《雪中悍刀行》其实不止有离阳王朝,徐骁北椋在边界制约的就是北莽,而且白狐脸南宫仆射也是北莽人,这是离阳之外的一个国家,北椋和北莽最后难免一站,那么书中北莽的历史原型是什么呢?
书中对于主要国家文化、地理位置、民俗民风都有很明确的描写。细心观察之下不难发现,离阳、北莽以及北凉三者的地理位置大体和宋朝时期很像,当然,这是以古中华的疆域来推测的。可以说书中的北莽与北宋时期的大辽相似度能达到六七成。
辽
辽朝(年—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年复更名“大契丹”。年辽圣宗耶律隆绪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大辽”。年被金朝所灭。
辽末,辽宣宗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亡后,辽德宗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年被蒙古所灭。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则于年被蒙古所灭。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地区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年被伊尔汗国吞并。
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相似之处
第一个相似点就是民族的划分
书中设定的北莽是一群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和中原汉人势如水火。
而历史上的大辽就是由游牧民族——契丹族所创建的国度。游牧民族不善农耕,善游牧掠夺。相较于秋黄不接的牧场,旱涝保收的农耕社会才是人间天堂。所以契丹族对中原汉族的掠夺一直没有停止过。北莽对离阳的掠夺也未曾间息,双方都势如水火,不共戴天。
第二个相似点就是时间背景
离阳的大一统是界在春秋时期,彼时华夏旧地大大小小分割成十个国家,后徐骁灭六国,顾剑棠灭三国,完成离阳一统。
在北宋大辽前期,华夏旧地也是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致使北方边防重线被契丹族控制,兵锋南下,占据了不少北方汉地。后北宋清扫其他割据政权建立一统,与大辽呈南北对峙状态。
一统时间背景应该是公元年。
第三个相似点是主要人物
北莽前期皇室是耶律氏,后来慕容女帝登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帝,北莽皇室变成耶律和慕容两氏。而在大辽之中,皇室姓氏也是耶律。中期出了一位萧太后主掌朝政,临朝称制,位同皇帝,振兴大辽。所以慕容女帝的人物蓝本应该就是萧太后。而且在辽国中前期,实际上的宰相职权分别由皇室耶律氏和后族萧氏轮流执掌。
第四个相似点是官职和机构
北莽分南北两帐,南帐主要为汉人,北帐即是皇庭之处。
辽国也分南北两院,南院主掌和汉人相关事务,北院为大辽核心所在,主掌部族属国以及辽国军政之根本事务。两院皆设立北面官系的大王职称,两位大王分别执掌契丹六部兵马和五部兵马。双方地位相同。
北莽设置春夏秋冬四錼钵,为四位青年杰出官职。
而在辽国之中,也分春夏秋冬四錼钵。不过辽国的“錼钵”指的是行宫,营帐。设置四个錼钵其实就是四季变换的行宫。这和辽国是游牧民族出身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有都城,但实际上辽国所有的军政大事都是在“錼钵”之中决定的。
以上四点是北莽和大辽的相似点,根据这些相似点,基本可以将书中三国鼎立代换为北宋时期的势力划分。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对书中的地点有一个大致概念,方便理解后面的军事部署等等。
当然,总管的小说一向都是大杂糅,同名不同事,同事不同人的情形在书中比比皆是,也不是非要用大辽去“替换”北莽,毕竟两者只是相似六七成,至于其他朝代的相似之处,渊博的读者自然各有定论。
契丹简史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23.6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