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央视曾组织国内顶级古玩鉴定专家先后两次走进赤峰鉴宝寻宝,年起,又数次将镜头聚焦赤峰,让赤峰的民间珍宝通过央视镜头走向全国。殊不知,这些民间古玩藏品仅仅是赤峰宝藏中的一角,在赤峰,人们都挖出过哪些无价之宝?今天,小编就给你秀一下!
珍贵文物篇
中华第一龙
出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玉龙通体呈墨绿色,高约26厘米、重约克,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遗物,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碧玉龙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体积最大、制作最精良的龙形玉器。它的出土标志着早在年多前,西辽河上游便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表现了红山文化深邃悠远的历史内涵。
中华第一凤
出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蛤蟆山,陶凤杯上凤冠、翅、尾的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颇为相似,已将凤的特征完全显现,这在史前文物中还是首次发现,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
龙和凤是中华民族远古初民的图腾标志,而今,龙和凤同出赤峰,再次让世人重新认识赤峰这片中华文明的沃土,红山文化的摇篮。
中华祖神像
年,考古学家在赤峰市敖汉旗找到65块陶片,精心拼对复原出一尊通高55厘米、形象逼真、表情丰富的陶人,成了目前为止能够完整复原的红山文化晚期最大的整身陶质人像。这尊陶人正是活生生的年以前我们先祖的形象,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提供了又一个实证,陶人也被誉为“中华祖神”。
双虎纹柄青铜曲刃剑
出土于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墓地,是距今年左右的中国北方青铜文化时代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代表。这件虎纹柄青铜曲刃剑将剑柄做两虎对卧状,用曲线表示虎牙,用同心圆表示大腿,用圆形表示兽眼,俨然是一对活生生的虎,造型别致,融中原与北方青铜文化于一体,让人赞叹。
契丹银币
契丹银币出土于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是国内最早发现的唯一一枚辽代契丹大字银币,为国家一级文物。
钱币为银质,方穿圆形,直径为40毫米,穿径为7毫米,厚2毫米,重21克。银钱铸做精致,字迹清晰工整,正面为模铸四个阳文契丹大字“天朝万岁”,背面为阴文契丹小字。
鎏金银鸡冠壶
出土于赤峰市松山区,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银质鸡冠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壶把为鸡冠形状,壶盖与壶身以银链相连。壶身形似马镫,又称皮囊壶,是契丹贵族驰骋草原的必备品。
宝山壁画
出土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乡,属辽代早期契丹贵族墓地壁画,是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这些壁画具有典型的唐末至五代时的风格,由于保存较好,壁画中重要人物所佩的饰件,都用纯金打制的薄片镶嵌,加之颜料中使用了大量的黄金粉末,所以至今仍色彩鲜艳、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
珍珠团龙袍
出土于赤峰市巴林右旗清荣宪公主墓,黄色缎面上用金丝线穿缀10万颗小珍珠,绣成8条祥龙图案,分布在袍服前身、后背、两肩及前后下摆上,光彩夺目,为稀世珍宝。
这件珍珠团龙袍是固伦荣宪公主下嫁给巴林郡王乌尔衮时,康熙赐予公主的“朝服”。长厘米,通肩宽厘米,深黄色,里衬是白地暗花丝绸,圆领马蹄形袖,大摆开叉,袖头和领口由黑蓝色丝绸包边,并用金丝织出团花图案。
远古化石篇
在赤峰市宁城县国家地质公园,蕴藏着极其丰富而精美的远古生命遗迹——距今约1.65亿年的中侏罗世古生物化石。非常罕见的是,这些化石保存了许多生物的软体组织特征,由此,道虎沟闻名全世界,而在此发现的古生物群也被命名为“道虎沟生物群”。
道虎沟古生物化石保护馆,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原地保护馆。
这里保存着很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化石,有世界上最早学会游泳的哺乳动物——獭形狸尾兽,有首次飞上天空的哺乳动物——远古翔兽,有最早的淡水七鳃鳗类——孟氏中生鳗,有带有原始“羽毛”的翼龙——宁城热河翼龙和宁城树息龙,还有上千种昆虫化石和丰富多样的植物化石。由此,宁城也被誉为“远古生命乐园、世界化石宝库”。
宁城热河翼龙化石是世界上保存翼膜和毛最好的标本之一。
银杏侏罗蝎蛉,是最古老的蕨叶类拟态昆虫,被称为“长着腿的银杏叶”。
侏罗络新妇蛛,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蜘蛛化石。
金属矿藏篇
赤峰地跨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多金属成矿带,境内从北向南分布着三条成矿带,现已发现矿产达70余种,矿产地多处,年赤峰被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早在年前的商周时期,赤峰大地就有了集采矿、冶炼、铸造于一体的古铜矿,即林西大井古铜矿,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采、炼硫化铜矿石的遗址。
目前,赤峰市境内有色金属矿山有70多家,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铅锌矿是中国北方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山;克什克腾旗黄岗梁铁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铁锡多金属矿;林西县大井子锡业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精锡冶炼企业;中色锌业是全国名列前茅的锌冶炼企业……
除有色金属外,赤峰贵金属也得到大规模开采。现有金矿10多个,黄金产量多年稳定在每年5吨以上,“赤峰黄金”是A股市场叱咤风云的一只优良股票。赤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赤峰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岁月和历史留给赤峰的除了大量有形的宝藏,更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深厚的文化滋养和熏陶,成为了一代代赤峰人的精神宝藏!来这里,置身宝藏赤峰!
文字/编辑:张华
来源:视觉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