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强,记得小时背诵的中国历史朝代简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都没有收入辽国,其实,它比同一时期的北宋建立的年代要早,疆域也比北宋大,它的另一个名字契丹曾被作为古代中国的一个别称。
辽国存在于中国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是一个以契丹族为主体的国家,契丹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它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永州)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一位神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浮土河一直向东信马由缰,同时,一位天女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二人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一见钟情,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他们的子孙后来繁衍成为八个部落,慢慢发展成为契丹族。
辽国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而《辽史·太祖纪赞》则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
在云南曾发现一部修于明代的契丹族的一个族谱——《施甸长官司族谱》,该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审吉契丹大辽皇;白马上河乘男到,青牛潢河驾女来。一世先祖木叶山,八部后代徙潢河;南征钦授位金马,北战皇封六朝臣。姓奉堂前名作姓,耶律始祖阿保机;金齿宣抚抚政史,石甸世袭长官司。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孙后代世泽长;秋霜春露考恩德,源远流长报宗功。”
契丹意为镔铁,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魏书》,《魏书》中有专门的《契丹传》,《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文献通考》、《宋会要》等,都有关于契丹人活动情况的专门记录。
这些史书中对契丹人的起源时,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匈奴和鲜卑融合的产物;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鲜卑系的别部,而不是鲜卑的直接后裔。
契丹开始附属于鲜卑族,4世纪才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内的老哈河)一带;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唐朝初年开始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公元年(唐太宗贞观二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向唐朝朝贡,并在双方边境开展贸易,当然双方也时有战争发生。
公元年(唐天佑四年),耶律阿保机通过部落选举成为契丹族的部落联盟长,公元年,耶律阿保机废除部落联盟制,正式称帝,国号为契丹,都城为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因其居于辽河上游,改国号为“辽”,统治了中国北方。
而和它处于同一时期的北宋,直到公元年才建立,并且自建立以来,就一直饱受辽国的侵略,双方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十多年,直到公元年1月,宋辽订立了澶渊之盟,约定以白沟河为界,并结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关系才稳定下来。
辽国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也远大于北宋的疆域。由于辽国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覆盖西域地区,一些中亚、西亚及东欧地区的语言用契丹代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