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纪洁来源:钱法堂最近,北京电视台,正在热播《燕云台》,这部电视剧以辽国为故事背景,大女主就是曾叱咤辽国政坛的萧太后。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字燕燕,她的原生家庭是大辽贵胄之家。萧燕燕出生时,恰逢辽穆宗耶律璟执政时期的应历三年(年)。穆宗是大辽国第四位皇帝。辽朝或称大契丹、大辽,简称辽,是中国北部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契丹建立政权以后,统一了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通过战争掠夺了大量的不同民族人口,并将这些人口强令迁徙到各统治地区,在客观上形成了契丹地区各民族的杂居局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这些外来人口带来的先进农耕、养殖、冶炼等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契丹族原有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东北地区在契丹政权统治多年里社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应历十九年(年),穆宗遇刺身亡,萧父(萧思温)拥立太宗曾耶律贤为帝,史称辽景宗。萧思温被授予北院枢密使,又兼北府宰相。不久,17岁的萧燕燕嫁与景宗为妻,册立为后。景宗皇帝身体很差,史书记载其“自幼得疾,沉疴连年”。在这种情况下,萧燕燕从后宫走入前朝,辅助景宗,开始治国理政,政治才能逐渐显现。《契丹国志》记载,“国事一决于其手”。穆宗末期到景宗执政前期,因为实行“省徭轻赋”的政策,社会经济相对安定,燕云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景宗保宁七年(年),契丹出借粟二十万斛与北汉[《辽史﹒食货志》],此时仍以燕云地区提供的农产品为多,由此可知燕云地区的粮食产量增加较快。萧燕燕辅佐景宗执政时期,曾铸造保宁通宝钱,流通于世。该钱直径2.4厘米,重3.5克,铜色水红。钱文旋读,隶兼八分书,书体粗犷朴拙,显示出辽钱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气息。年,辽上京遗址出土一窖铜钱,重二百八十公斤,共有六万余枚[辽宁省巴林左旗文化馆:《辽上京遗址》,载《文物》年,第5期。],其中就有保宁通宝钱。景宗在位十五年,有保宁、乾亨两个年号,但我们目前所见只有保宁通宝钱一种钱。但史书记载景宗曾经铸造过乾亨通宝钱,如《续通典食货》中记载:“景宗乾亨中,以旧钱不足于用,始铸乾亨新钱”。但今所见乾亨通宝钱为十国时期南汉政权铸币,故景宗是否铸过乾亨通宝钱还有待实物的再发现。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辽的货币源流、通货使用必然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呈现出较复杂的特征。总体来说,辽朝铸钱量相对较少。《虏廷杂记》甚至记载景宗时年铸钱仅五百贯。由此可见,其铸量很少。乾亨四年(年),景宗病逝,长子耶律隆绪继位,是为圣宗。景宗遗诏其“军国大事听皇后命”。30岁的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史称承天太后,即我们耳熟能详的萧太后。至此,萧燕燕正式覆手于军国大事,立足于权力之巅。《辽史》评价其,“明达治道,闻善必从”。萧太后见证了草原文化和农业文化交流。她统治期间,推行汉化,实行一系列旨在加强辽朝统治的封建化改革措施,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这一时期,朝廷的经济政策是农、牧业并举,但更重视农业生产,采取奖励垦荒的政策。在统和七年(年)、统和十年(年)、十二年(年)、统和十三年(年)、统和十五年(年)先后颁布鼓励农民耕种、免税收的政策等。如,统和七年,诏“燕乐、密云二县荒地许民耕种,免赋税十年”。由于萧太后细心辅佐,治国有方,此时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辽海地区出现了“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繁荣气派。统和二十三(年),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开设榷场,开放交易。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圣宗时期,辽朝彻底完成社会经济封建化,社会呈现和平景象。至此契丹社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全盛时期。圣宗在统和年间(-年),铸造和使用了统和元宝钱。该钱青铜质地,钱文楷、隶兼备,旋读,文字古朴,光背无文。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一枚辽朝“统和元宝”铜钱,重量4.6克,直径25.2毫米。公元年,萧燕燕病逝,终年57岁,一代女权统治落幕。保宁通宝、统和元宝这两枚钱,曾在萧燕燕时期铸造和流通,见证了她大刀阔斧的改革,行之有效的治国,游刃有余的理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