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宋爽 “遇到急事儿、难事儿和咱们解决不了的事,拿起手机就能找人帮忙解决。”赤峰市元宝山区东城街道平庄村四组村民党玉生高兴地说。前几天,党玉生通过线上平台,反映了村里路面年久失修、下雨积水的问题,短短几天,就有人对问题路段进行了平整处理。元宝山区把发现问题的“话筒”交给群众,利用“党群连心桥”平台,让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实现“随拍随发、一键呼叫、一键直达”。
这是赤峰市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实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赤峰市紧紧围绕“五个着力”重点任务,从解难题、暖民心、抓长效入手,高标准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落细落实。
该市深入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活动,推动全市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走基层、下企业、进嘎查村社区,累计收集线上线下各类热点难点问题2万余条,提出重点民生事项个,分批次对全市12个旗县区和66个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及进展情况在市级媒体进行公示,广泛接收社会监督。聚焦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明确了市直机关、嘎查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6个领域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清单,分领域、分行业推动民生实事认领,广泛开展设岗定责任、承诺践诺等活动,共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个,推动嘎查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党员6.1万余人,面对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共计1.5万余个。
“我们设立的志愿服务站点,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通过群众‘微心愿’点单,党员干部‘微服务’接单,实现了与群众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零距离服务。”巴林左旗林东镇党委书记田晓辉说。紧盯群众急事、难事、愁事,该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实施“菜单式服务”,推动工作重心下沉、服务下沉,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聚焦实施便民利民的暖心服务,赤峰市不断丰富服务载体,推动全市各部门各单位优化经办流程,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推行便民服务举措。线上,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推动全市项政务服务事项入驻政务服务网,实现项事项全程网办。线下,坚持聚焦身边人、身边事,不断增强服务温度和广度,在全市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及其他重点公共场所设立志愿服务点个,提供为民服务项目项。
全市围绕“一老一小”“革命老区群众”“英烈后代”“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等重点群体,推动各地区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项目。通过开展派遣专人协助烈士后代赴外地寻找烈士埋葬地及事迹材料,为符合条件的烈士遗属和子女及时换发烈士证,为孤弃儿童及孩子失踪的父母搭建寻亲服务平台等系列“微服务”,努力提升重点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群众办事的效果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决定权在群众手里。群众的评价对我们既是监督,更是鞭策!”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市政务服务局建立“好差评”工作制度,起草了《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好差评”工作方案》《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好差评”工作机制》。上半年,赤峰市本级共产生评价数据条,满意度达%。
聚焦“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赤峰市着力构建常态长效的落实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自评、群众广泛评价、综合评议“三评”体系,通过建立“面对面”征询群众评价机制、利用融媒体中心等开展满意度调查,按照一事一评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普通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等的意见建议,不断健全“过程管理—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全过程各环节闭环管理机制。同时,聚焦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城市管理、道路整治、文化体育等方面,先后出台《赤峰市中心城区拆围共绿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赤峰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等一批行之有效、群众得益受惠的政策举措,把服务群众贯彻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编者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初心使命的有力举措。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各地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立足本职岗位,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从最突出的难点焦点问题抓起。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通过“三问”活动累计收集群众诉求13.7万多件,形成重点民生项目6.2万件,已办结3.9万件;设立“我帮你”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点4.7万个,机关党员干部到嘎查村、社区报到达22.8万人……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减分缩水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