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赋予草原人民挚爱献给艺术事业。
走过山野,走过村庄,留下一路的欢歌笑语;
天空做幕布,大地为舞台,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是他们演出的热情与动力;
60年风雨兼程,60年忠于职守,到人民中间去——演出,宣传,辅导,服务……
乌兰牧骑,这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对事业的热爱,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受到广大农牧民的热烈欢迎。
赤峰市直属乌兰牧骑队员进行党建融合促发展文化惠民演出。
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的舞蹈《巴林德布斯乐》获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进行蒙古族舞蹈排练。
克什克腾旗乌兰牧骑队员在达来诺日嘎查演出。
喀喇沁旗乌兰牧骑队员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演出励志儿童话剧《少年鲁班》。
阿鲁科尔沁旗乌兰牧骑队员在演出后辅导当地牧民。
林西县乌兰牧骑队员在演出《林西礼赞》。
巴林左旗乌兰牧骑队员在演出。
宁城县乌兰牧骑队员在宁城县客运站演出。
敖汉旗乌兰牧骑队员演出话剧《大漠绿魂》。
一张张新老照片,记录着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上地广人稀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因其节目灵活新颖、贴近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而广受草原人民喜爱。年,苏尼特右旗成立了由9名演员组成的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同年,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组建。目前自治区活跃着七十多支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队员萨仁、王艳君、宋正玉等,跋涉在翁牛特旗“十三抗”沙地。
乌兰牧骑队员骑自行车下乡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乘卡车下乡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表演节目《草原儿女爱延安》。
乌兰牧骑队员深入放牧点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为群众宣传知识。
乌兰牧骑队员送书到牧场。
乌兰牧骑到敬老院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下乡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向牧区老艺人学习。
乌兰牧骑队员在草原上表演二重唱。
乌兰牧骑队员在为广大农牧民表演。
乌兰牧骑队员在田间地头演出。
60年间,乌兰牧骑将“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记不清走过多少路,演出多少场。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今天的乌兰牧骑演出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同时创作出了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大家“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总书记的回信充满了关怀和信任,寄予了殷切希望,给了全区乌兰牧骑队员极大的温暖和鼓舞。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为回应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以法治的方式推动乌兰牧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为乌兰牧骑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去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赤峰考察调研时,在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观看了乌兰牧骑的演出并为他们点赞。总书记说,乌兰牧骑很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赤峰乌兰牧骑人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无边的动力,继续弘扬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推动文艺创新,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一年来,赤峰市乌兰牧骑事业快速发展,创作演出水平明显提高,演出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基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时代主旋律的文化惠民作用有效发挥。
情景舞蹈《永远的乌兰牧骑》参加第三届中国蒙古舞大赛暨第三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
乌兰牧骑队员在冰天雪地深入牧区慰问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在各苏木乡镇演出《金枝衍庆》。
乌兰牧骑队员在那达慕大会上进行惠民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在秋季牧场为牧民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在夏季牧场为牧民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在乡村集市演出。
塞外草原上,乌兰牧骑——这面文艺战线的旗帜正高高飘扬,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亮丽的风景线。
、、
让格斯尔文化代代相传
英雄史诗《格斯尔》是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总书记来赤峰考察调研时,观看了《格斯尔》说唱展示,同时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一年来,这部史诗引起越来越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