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辽宁朝阳市,矗立着2座方形辽塔,我在年末曾经拜访过朝阳,方形辽塔就屹立在朝阳的市中心。其实,朝阳市区内原本有3座辽塔,即东塔、西塔与北塔,可惜东塔早已倒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目前仅剩下南塔和北塔。
01辽塔的精品-朝阳北塔
年,文物部门在对北塔进行挖掘时发现,其塔身的风格与其他地区的辽塔不同,中国其他地区的辽塔多为八角或者六角密檐式塔,但朝阳的辽塔却是典型的方塔。
考古学家推断,北塔最早的地基为十六国时期三燕时期的龙城宫遗址,而上面的夯土层则是北魏所建的“思燕佛图”塔的遗址。后来,隋朝又对此塔进行了修缮,至唐时也数次对塔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
朝阳辽塔的“思燕佛图”(笔者摄)到了辽代,随着佛教的繁盛,又在塔的外层包裹了一层,并在原塔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高,而方形的塔身明显受到了唐风的影响。在唐代,朝阳被称为“营州”,是大唐针对契丹、突厥与渤海而设置的东北重镇,就是在这样一个区域,唐风十分盛行。唐代的塔多为四面方形塔,如我们熟悉的大雁塔、小雁塔就是其中的典范。
大雁塔朝阳的北塔原来也是一座唐塔,只是到了辽代之后将其进行了加固,而使其成为一座辽塔。朝阳北塔因为其艺术成就,被冠有“东北第一塔”的称号
02辽塔的集中地在哪里
从历史地图上看,辽国的疆域虽然广阔,其北到今天东西伯利亚的南部,西至今蒙古国中西部,南达今天河北保定与廊坊一线,东至日本海。但辽国的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今天的辽宁、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即西拉木伦河一线),而辽塔的分布也差不多都在这几个区域内。
宋辽金时期的历史地图从分布来看,辽塔主要集中在今天的辽宁境内,目前现存的90座辽塔中,辽宁占了40多座,可以说是辽塔分布最广布的区域。
辽宁辽塔的分布也可以简单地细分为三个区域,以锦州和葫芦岛为核心的辽西走廊,大凌河谷地,以及辽河平原的两侧。
大凌河两岸(笔者摄)以朝阳为中心的大凌河两岸,则是辽宁辽塔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辽宁40多座辽塔中,这里占了近1/2。
可是,为什么辽塔主要集中在辽宁呢?
这要从辽国的佛教中心的分布位置来看。当时,整个辽国有7个佛教中心:即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南京大同府、东京辽阳府与南京析津府,另外就是兴中府与觉化岛。而这七大佛教中心,辽宁占了3个。
今天辽宁的辽塔(笔者摄)03仿木结构的砖石辽塔
辽代兴修佛塔已经成为了常事,这种传统从唐代开始就非常盛行,而建造佛塔则是对佛教崇拜最好的表达方式,契丹延续了唐代的传统。从建塔的材料来看,佛塔早年间多为木塔,但是因为木塔特不牢靠,而且容易因雷电或大火而倒塌,所以修建砖塔则是最有效的方式。
辽塔的仿木结构图(笔者摄)今天在众多的辽塔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木塔,只有山西应县的释迦佛宫塔,即我们常说的应县木塔。而其他所有的辽塔多为砖塔。其实,辽代的统治者依然对木塔情有独钟,只不过考虑到木塔的坚固性,就不得不将建筑材料改为砖石。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以砖仿木的佛塔结构。
应县木塔辽代的砖塔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今天华北平原与燕山附近的辽塔,多以塔身表面门窗为主题,这些辽塔多受到北宋建塔样式的影响。另外一种样式就是辽宁与吉林等地的辽塔,多以浮雕为主题,因处于辽国政治中心的腹地,所以受到北宋的建筑风格的影响比较小。
辽塔区别于其他朝代的古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砖仿木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在同一时期的宋代,也出现了这样仿木的砖塔,最著名的就是泉州的开元寺塔。
泉州开元寺塔在全国的辽塔中,大体可以分为密檐塔、楼阁塔、花塔等几种样式,其中以密檐式塔最多。密檐式塔的特点是第一层塔身十分高大,从第二层开始,塔身逐渐变小,塔的中间部位通过层层的叠压,最终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辽塔。
我曾在呼和浩特、辽阳、锦州、大同、朝阳、沈阳、铁岭、巴林左旗、义县、抚顺、农安等地,见过各式各样的辽塔,每次看到辽塔,都被它的壮丽与高大所折服。
辽塔的样式演化而这些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个塔身会出现仿木的斗拱,很显然这些斗拱不是为了支撑佛塔,而是起到装饰的作用。
应县木塔的斗拱(笔者摄)04文史君说
辽代在崇佛与礼佛的过程中,通过修建辽塔来保持对佛的敬意。无论是登峰造极的朝阳辽塔,还是散布在中国各地的其他的辽塔,在岁月的侵蚀中,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辽塔矗立在北方大地上。
辽代的佛塔艺术深受唐风的影响,契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但其开放与包容的姿态充分地体现在一座座辽塔之中。辽塔是辽代留给今天人们的最好礼物,它见证了佛教在北方大地的兴起,并影响着后世中原地区佛教艺术与佛教建筑的发展。
05参考文献
杨振铭:《辽塔奇风》,东北人民出版社,年。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东北专刊),年第10期。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辽宁专刊下),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