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富领路人记巴林左旗哈拉哈

“刚认识这孩子时候总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子劲儿,爱钻研,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你要是和他聊起笤帚手工的事儿,那他可是我们的老师傅啊。”这是正在扶贫车间制作工艺品的工人们对胜隆笤帚工艺坊的负责人李艳垒的评价。

年大学毕业的李艳垒曾在南方多个企业历练,年选择了回乡创业,立志改变家乡的贫穷现状。如今,他凭着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一步步创立自己的企业,并成长为户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带头人,其中户是贫困户。

尝遍艰辛回故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李艳垒的人生充满艰辛与磨难。年,他毕业于广东东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深圳等地大型电子集团和房地产企业任职。正当他站稳脚跟要大显身手的时候,母亲因在劳动中意外致脑部受伤而突患精神分裂症。孝顺的李艳垒立即放弃外乡的一切,赶回父母身边。家庭的突然变故和沉重打击,使他一度陷入迷茫。

未来的路如何走,他苦苦思索。为了给母亲治病,他饱尝了无钱的凄苦,同时也看到家乡父老在自然灾害和家庭变故面前的抵御能力是如此脆弱!他重新定位人生的坐标。他要为母亲治好病,要为家人和父老乡亲创造幸福生活。他依靠自己所学,从身边做起,为村里人修理电器,安装电视“小锅”等。在上门为村民服务中,他发现了乡亲们编制箸帚苗是个很受市场欢迎的好营生,特别是对心灵手巧的由兴文老人编制的笤帚和笤帚苗工艺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定位人生着力点

李艳垒对笤帚苗工艺品的喜欢由此一发而不可收。从年开始,旗里、镇里都在大力倡导发展笤帚苗产业,他和由兴文、李贵堂、尹海成等村民参加了旗、镇组织的笤帚苗编织培训班。由于他心灵手巧,又肯钻研,很快就全面掌握了笤帚苗制品的相关知识,也看到了答帚苗产业的发展空间,更为自己找到了奋斗目标和方向。

年11月,镇里为发展笤帚苗产业,要在各村举办培训班。李艳垒接到镇里的电话,问他是否有勇气担任全胜村第一期培训班的授课任务。李艳垒想都没想就把任务接下了。他立即骑着摩托车到20里地外的十三敖包镇的舅舅家去取笤帚苗。回返时,顾不上夜路漆黑,坎坷曲折的山路上,只有摩托车的引擎声和笤帚苗子碰撞路边树木发出的沙沙声,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他勇往直前:一定要办好这期培训班!

同过一番努力,培训班终于如期举行,开班那天旗委书记李浩楠一行正巧来村里考察调研,对李艳垒办的培训班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接下来的日子,李艳垒开始自主举办笤帚苗编织培训班,在全镇各村轮回办班授课,直接培训达多人次,同时又为旗旅游局举办的培训班授课。为了在本村发展笤帚苗产业,他四处借钱在本村多次举办培训班,先后培训人员多人次。

李艳垒发起的培训热潮使全胜村掀起了绑扎笤帚苗热。年春,李艳垒多方筹集资金买了多斤笤帚苗,供办班时村民学习编织使用,同时他积极寻找笤帚苗制品的销售渠道,积累了一定客源。至年,全胜村60%多的农田共0多亩地都种植了笤帚苗子,笤帚苗加工业逐渐变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而他的客户也遍布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李艳垒积极谋划“企业+农户“的模式,在本村发展笤帚苗制品、特别是工艺品的同时,也在全旗各乡镇布局设点,进一步壮大笤帚苗产业发展。

壮大产业带民富

年,村里在政府部门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帮扶下,共落实余万元资金,为全胜村建起级别较高、建筑面积达多平方米的“胜隆笤帚工艺坊”。李艳垒与另外两名村民联合获得笤帚苗厂的承包权。每年给村里支付5万元租金。经过艰苦努力,笤帚苗厂在年1月隆重开业。李艳垒积极落实国家扶贫政策,接纳贫困户免费培训、进厂务工,先后共举办了5次技能培训,安排80余名员工,其中本村有60人,贫困户40名,已有40人直接与笤帚苗厂签订务工协议。年3月25日,“胜隆笤帚工艺坊”被旗就业局评为1号扶贫车间。

“要干一定要干出样子来。”怀揣着这样的承诺,土地流转托管激发了他的灵感,一方面把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一方面降低土地使用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实现土地的集约化使用与发展。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些村民习惯了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要流转他们的土地,谈何容易!有些贫困户泼起了冷水:“流转托管土地,发展产业是好事,但是产业发展的风险大,万一“胜隆笤帚工艺坊”黄了怎么办?”有的贫困户还是老一套思想“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我还是用我的老办法,种多少收入多少,这样心里踏实。”

为了打消贫困群众的思想顾虑,李艳垒和村“两委”发动老党员、老村干部,种植大户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遍又一遍的耐心解释和沟通,在党员和群众的支持下,用半个月的时间,年最终签订土地流转托管亩,解决土地集中管理,节约了成本解放了劳动力,并结合当地政府扶贫政策,正在执行进厂务工补贴土地流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补贴结合政策每人签合同务工人员每年补贴0多元,目前已有15人签订合同,安置11名贫困户就业。达到了贫困户与企业双方协调发展,互惠共赢的目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举两得。贫困户由兴文家2口人,紧靠自己微博的务工和种地收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李艳垒的带领下,他通过学会笤帚苗绑扎技术和土地流转托管,月收入达到了多元,实现了照顾家人和脱贫致富两不误。

发展笤帚苗绑产业,让全村百姓尝到了甜头。李艳垒乘胜而上,探索推行“村企合一”的模式,建立以精品笤帚绑扎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了哈拉哈达镇笤帚苗产业“全域化”发展,现在全村一年精品笤帚产值达到60多万元,人均收入由年0多元猛增到年低的多元。

哈拉哈达镇镇长李春光告诉笔者,在李艳垒的带动下,全胜村很多发展笤帚苗产业的贫困户都有了持续稳定的产业收入,村民加上绑笤帚苗的收入,加起来年人均能达到1—3万元。李艳垒注重创新与研发,已经开发出多种笤帚苗品种。厂子的建设标准是全旗最高的,成为乡村特色产业的一道靓丽风景,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努力奋斗,不负韶华。李艳垒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农村牧区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笤帚绑扎项目代表内蒙参加全国双创博览会”“代表内蒙古农民参加在洛阳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等殊荣,更是在年4月胜隆合作社作为左旗笤帚苗产业代表在赤峰创业就业会上得到了自治区主席布小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