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北使还京作》
《北使还京作》共有五首,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首。这首诗,其实透露了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为什么?请先读一下这首诗:
北使还京作·其一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门前双节国人嗟。
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奉命出使辽国,有惊无险返回中原的心路历程。要理解具体含义,需要先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石敬瑭为了一己私利,割让中原要害的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并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为父,条件是让耶律德光出兵帮助自己当上皇帝。然后石敬瑭以中原皇帝的身份向契丹称臣。后来石敬瑭为了发展与契丹良好的关系,准备给他的干爹耶律德光,以及干祖母述律氏上尊号,就需要派两个位高权重的人出使契丹。而冯道就是其中之一。
冯道一行的目的地,是契丹国都上京临潢府,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那是一个被裹挟在荒漠狂风中的城市。从汴梁到上京,两千四百里的路程。
因为石敬瑭当儿皇帝失去了国节,也就是国家尊严,本身就已经让中原士大夫们引以为耻,所以冯道等人为儿皇帝出使契丹,失去臣节,也是一件屈辱的事儿。事实上,这也确实成为了后来那些道德家们,批判冯道的一个靶点。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六的记载,临行前,石敬瑭给冯道敬了一杯酒,流着泪说:“达两君之命,交二国之欢,劳我重臣,之彼穷塞,息民继好,宜体此怀,勿以为惮也。”
冯道一行人完成使命以后准备回中原,但是耶律德光很想留住冯道,为他所用。为什么?咱们在第一集视频中说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想抢走正在守孝的冯道,没有成功。耶律阿保机,正是耶律德光的父亲。所以,耶律德光很小就知道,冯道是个了不起的能臣。冯道这次出使契丹,也可以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大壮举。因为他知道,很可能,回不来。
但是冯道不想客死他乡啊,要知道他当时他已经五十七岁。在七十而稀的古代,这个年龄已经是很老了。后来冯道干脆就卖个老,把耶律德光赐给他的所用东西,都让仆人拿出去大张旗鼓的卖掉,然后全部买成木炭。当耶律德光问原因时候,冯道说:我老了,这里太冷,受不了,所以买炭过冬。耶律德光的心情估计也有些复杂吧,一来看到人都这么老了还怎么工作啊?二来也确实有些心疼了吧。于是就说:爱卿还是回去吧。
冯道还是不能确定,这契丹皇帝到底在试探他,还是真的放他走,就装作很留恋的样子,慢慢悠悠地往回赶,生怕走得太急了,让耶律德光看出装老而反悔。经过这一去一回,一行人同命相连,亲如骨肉。
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了,意思也就一目了然。我谨慎地作了如下直译。但是为了更准确,也为了多重验证,我还是想翻阅更多资料。可惜,就是找不到这首诗的翻译。所以我敢说,下面我对本诗作出的直译,很可能是全网少有的、接近作者真实表达的版本之一。
您要是认为还有点儿价值,一定要收藏、点赞啊,也欢迎评论、分享。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