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峰,到喀喇沁旗美林谷滑雪场开启一场冰雪旅程,去翁牛特旗蒙古王城逛一逛蒙古族特色小镇,在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大草原观赏万马奔腾,赴敖汉旗温泉城享受酣畅淋漓的温泉浴……一项项极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盛宴深受游客们的喜爱,这也正是前不久刚刚结束的赤峰文旅万里行宣传推广活动向全国人民呈现的精彩。
01
寻古八千年,览胜九万里
历时6个月,团队驱车行程多公里,足迹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不仅以跨越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大,创下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中国之最”纪录,更有上千家国内主流媒体、全球家英文媒体对此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海内外受众数以亿计。这次万里行,目的就是将赤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赤峰、了解赤峰、走进赤峰。
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地域人文景观,让我们走出去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北方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中华第一龙”“华夏第一村”“草原第一都”“北京的后花园”……不可计数的美誉给予了我们走出去的自信与底气。
而未来5年,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将是我们下一个敞开大门、广迎八方来客的新亮点。
“围绕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大力推进全域全季旅游,加快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打造核心景点和精品旅游路线,做好大兴安岭、燕山山脉、西辽河流域的旅游文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了我市旅游业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
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基础,为文化旅游业勾勒出的宏伟蓝图,标志着赤峰旅游业开启了新的篇章,也预示着赤峰这一朝阳产业将迎来姹紫嫣红的春天。
02
立足资源禀赋厚植产业根基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八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多个文化高峰连绵不绝,素有“内蒙古名片”“内蒙古缩影”的美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碧波浩渺的达里诺尔湖、气势恢宏的阿斯哈图石阵、苍凉粗犷的玉龙沙湖、坦荡如砥的贡格尔草原、延绵数千年的红山文化、绿色生态的旅游休闲度假地……众多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汇聚在这片9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市发展旅游业的生命“源泉”。
近年来,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我市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步伐,坚定不移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和全季全域旅游发展,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旅游业态不断创新,旅游品质不断提升,“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大力发展全季全域旅游。我市加快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5A级景区创建,启动了玉龙沙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全力打造克什克腾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喀喇沁旗、宁城县、巴林左旗等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宁城县八里罕圣泉小镇、喀喇沁旗美林谷冰雪小镇、元宝山种苗小镇、翁牛特旗蒙古王城等特色小镇。依托核心资源,打造草原风光游、契丹辽文化体验游、近郊乡村游、文化研学游等旅游精品,促进旅游业整体提档升级,全季全域旅游布局正在逐步完善。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旅游+政策”“旅游+交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研学+科技”……多元业态的融合,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推动了旅游产品升级改造,促进了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加快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我市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和消费全过程,把旅游业作为产业、作为城市的品牌。以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喀喇沁旗雷营子村等多个“赤峰市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引领,发展乡村休闲游、亲子游、农事体验游等周末赤峰游线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双赢。
“十三五”期间,我市接待境内外游客.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亿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3.3%,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7%。
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我市旅游业具备了一定基础和规模,但仍面临有资源少品牌、有文化少灵魂、有产品少精品、有底气少人气的问题。旅游业到了扩容、提质、增效的转折点和做大、做强、做精的关键阶段。
如何让大美赤峰一展风韵,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热土?一直是赤峰市委、市政府不断思索的问题。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文旅品牌“靓”起来、文化旅游“旺”起来。赤峰决策层一致认为,必须加快全市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赤峰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文旅产业全域全季全时、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
赤峰吹响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03
高点定位谋划绘就发展蓝图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谋划今后5年全区旅游业发展蓝图,为我市旅游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根本遵循。
石泰峰书记在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加强区域间资源共享和高水平战略合作,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市场,不断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让八方来客有更美好的体验、更舒心的享受、更难忘的回忆,让内蒙古的旅游从东到西都火起来、一年四季都热起来。”报告字字铿锵,催人奋进。
紧跟自治区的前进步伐,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方面始终做到统筹谋划、科学部署。
今年8月,在我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总结大会上,市委书记万超岐指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赤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落实“十四五”发展定位的必由之路。要切实发挥旅游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力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使“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更加闪亮。
围绕自治区战略部署,立足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人文景观,坚持高标准谋划,我市科学编制了《赤峰市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行动方案(-年)》,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
9月,市政府召开年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赤峰市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行动方案(-年)》。会上强调,要组建专业团队,细化行动方案,强化项目建设,切实让方案、规划落到实处,真正为我市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源”。
9月末,市委书记万超岐在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赤峰要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为今后我市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2月,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包括《赤峰市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行动方案(-年)》在内的“五大定位”方案再次进行研究讨论。
方案的编制,会议的部署,明确了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我市未来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推动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04
深挖旅游潜力走出特色之路
预计到年,全市年接待游客突破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旅游业对经济和就业贡献率明显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和市场满意度明显提升。文旅资源实现深度开发,产品体系更加完善,培育国家5A级景区3处、4A级景区9处、国家及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3处。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培育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处、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3处。
蓝图铺展、战鼓催征,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我市将积蓄全市的决心与意志、智慧和能量,大力推动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大力发展草原风光游。有效整合北部旗县草原、森林、湿地等优势自然资源,加快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草原自驾游胜地。
——深度开发大漠极限运动游。突出优质沙漠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沙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新业态,打响大漠旅游品牌。
——提档升级休闲度假游。发挥南部旗县区生态、区位优势,有序开发森林、冰雪、温泉、民俗等休闲旅游资源,打造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创新发展历史文化体验游。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历史文化主题景区,策划文化体验项目,研发文化创意商品,强化游客文化体验,为旅游产品“筑魂”。
——着力发展红色旅游。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深入挖掘赤峰丰富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深化红色文化研究,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一核、两廊、多节点”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持续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培育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和亲子互动体验等乡村旅游精品,发展一批特色旅游重点村和接待户,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
——加快发展冬季旅游。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依托我市冰雪、温泉、民俗等冬季旅游资源,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冬季旅游高质量发展。
我市将打造特色化餐饮、标准化住宿、创意型购物体系,强化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游客服务设施。同时,通过实施文旅品牌战略,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和品牌影响力,激发赤峰文旅和休闲度假长效动能。
乘风逐梦,破浪前行。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赤峰旅游产业这艘大船,正满载梦想与希望,扬起风帆,朝着新的目标行进。未来,一座特色鲜明、要素齐全、配套完备、国内知名的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将在接续奋斗中建成。
来源:赤峰日报
赤峰,一座放飞心灵的城市
原标题:《赤峰“五个定位”之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文旅花开香满城厚积薄发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