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梦想前行。个日日夜夜的轮回,让时光有了纵深,岁月有了层次。
赤峰人民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满怀对赤峰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踏上红山大地,为赤峰未来发展擘画方向,为赤峰人民幸福运筹决策,赤峰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温暖。
赤峰人民不会忘记,两年前的这个时刻——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由北京飞抵赤峰,从松山区临潢家园社区到赤峰博物馆,从马鞍山林场到四世同堂的农家小院……总书记一路走来,将亲民为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夙夜在公的精神,播撒在红山大地上,镌刻在赤峰人民心中。
厚望如山,使命催征。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蓝图擘画,成为新时代赤峰奋进的指路明灯,激励着全市各族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奋楫争先。
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赤峰上下“奋笔挥毫”,红山大地各族人民深植厚培忠诚维护的情感之基和感恩奋进的力量之源,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辛勤汗水书写出壮丽的答卷——
“赤峰答卷”对标讲话精神——
书写忠诚看齐的政治自觉
赤峰,是一片浸染着无数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考察指导工作,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正值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正在赤峰人民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充分彰显了党的领袖对红山大地的深情大爱和让赤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
松山区临潢家园社区创办的民族融合小课桌,让各民族的孩子从小就了解各民族不同的魅力,形成各民族和谐共处、亲如一家的思想。
关心与关怀,化作前行动力;信念与信心,为新征程壮行。
深入学讲话,坚定讲政治。赤峰市自上而下,层层传达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各项要求在红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电力和煤炭市场日趋紧张的形势下,生产经营状况运行稳定,为赤峰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年来,赤峰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压实责任、真抓实干。
两年来,赤峰市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年末,全市经济总量达到.6亿元,稳居全区第四位、蒙东地区首位、东北地区第七位。
“赤峰答卷”阐述产业转型——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理念
林西县大营子乡富康新村实施特色种植产业扶贫模式,建设了设施农业产业园区,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单一、增收不稳等问题,托起贫困百姓增收致富梦。
犹记得,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乘车来到河南街道马鞍山村,看到村庄管理有序、村民生活幸福,他十分欣慰。他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一定要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总书记的要求,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时隔两年,言犹在耳。
近年来,赤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赤峰市委提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落地实施了一批优势产业项目,万吨氧化铝、万吨钢焦一体化、万吨硅锰合金等开工建设,东岳氟化工、金剑铜冶炼、普力泰精细化工一期等建成投产,全年实施技改升级项目83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
赤峰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聚赤峰制药、赛林泰药业、天奇蒙药等知名医药企业30余家,形成了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蒙中成药等多领域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农牧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新建改造设施农业10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53万亩,中草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新增牛存栏34.4万头,肉羊存栏稳定在万只以上。新增“两品一标”认证农畜产品个,“赤峰小米”列入自治区首批“蒙字标”内蒙古品牌。赤峰市农牧业科技园启动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
——服务业在困境中又有新发展,松山万达广场、桥北新众联、林西红星美凯龙等进展顺利,龙腾国际广场、辽文化产业园、蒙古王城、小米博物馆、兴隆田园综合体等建成投运,中国(赤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局起步,巴林左旗、翁牛特旗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两年来,赤峰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
“赤峰答卷”紧扣脱贫攻坚——
书写迎难而上的时代担当
犹记得,总书记考察赤峰时,赤峰脱贫攻坚一线,鏖战正酣。他对赤峰市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在这场鏖战中,赤峰市委、政府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始终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赤峰人民勇敢担当、努力探索、不畏艰辛、一往无前,与全国人民一起,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8个国贫县、2个区贫县全部摘帽退出,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46.8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热切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赤峰的这份深情牵挂。
曾在家中热情接待过总书记的张国利说,这两年家里的收入也增加了,种植的山葡萄比往年多卖了多元。我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请总书记放心。
今天,赤峰交出了一诺千金的答卷,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脱贫户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增收能力稳步提高。
——脱贫成果屡获殊荣。林西县“易地搬迁+”扶贫模式、巴林左旗笤帚苗特色产业“五链统筹”减贫模式、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保护模式荣获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翁牛特旗、林西县大营子乡老君沟村安置区、敖汉旗新惠镇北城安置区荣获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共有5个集体、7名个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表彰。
——赤峰样板推广全国。年5月,赤峰市被原国务院扶贫办设立为中西部首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两年时间里,赤峰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紧紧围绕扶贫、改革、试验三大主题,坚持前瞻性探索、地方为主、先行先试原则,针对缓解相对贫困、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总结提炼脱贫攻坚经验做法,总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改革试验赤峰样板和赤峰经验。
赤峰东黎绒毛制品有限公司是内蒙古东部羊绒行业新崛起的龙头企业,羊绒及羊绒制品出口额位居全区第二位、全国第五位,曾荣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
——脱贫经验推广世界。从年开始,赤峰连续3年代表国家承办国际减贫研修班,来自埃塞俄比亚、墨西哥、蒙古等25个国家的名官员先后到赤峰实地学习考察。在一次次的交流学习中,全面分享了赤峰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做法、展示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如今,不论是松州大地、还是潢水之滨,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勤劳的赤峰人民圆梦今朝。
“赤峰答卷”追求生态宜居——
书写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
犹记得,从踏上赤峰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