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风情新华社客户端

在辽墓出土的艺术作品里,都展现出与中原迥异的趣味。

文│罗米编辑覃柳笛

年8月2日,参观者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新馆契丹壁画前拍照(彭源/摄)

由于东北郊有一片红色的花岗岩山峰,人们直白地把这片土地称为“赤峰”,又更加直白地把五六千年前这里曾经繁荣的文化称为“红山文化”。

在中华大地群星璀璨的史前文明里,红山文化显得极其耀眼,除了历史悠久、代表了史前人类超群的造型水平和雕刻技艺以外,尤为重要的是这里出土了大量雕琢精美、形态各异的玉器,为史前时代的文明罩上了一层温润华美的“宝光”。

在地域上,赤峰处于红山文化的核心位置,这里的文化承袭着来自远古的红山文化的大气庄重和灵动神秘,到了数千年后的辽代,这里又成了辽国的都城,草原民族浑厚质朴的天性和辽国贵族的风雅奢侈杂糅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异常丰富和绚烂的神采。

有龙则灵

赤峰出土的玉龙是红山玉器最醒目的标志,所以这里被称为“中华玉龙之乡”。

这是一件由整块碧玉雕琢的龙,高达26厘米,在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所有玉器里,这样的体量首屈一指,在后面漫长的年代里,也罕有能过之者。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这条玉龙身形修长,身体蜷曲成一个巨大的C字形,显得力道十足;通体光滑,几乎不作雕饰,只有头部的刻画很细致,细线刻出修长的眼睛和紧闭的嘴巴,它的鼻孔张得很大,神情机警又威严。

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造型都与碧玉龙接近,身体均无鳞无爪无角,眼、鼻和嘴却被格外强调。由于其他玉龙的体型都远远小于这件碧玉龙,所以它们的身体蜷曲幅度更大,几乎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圆圈。小玉龙的眼睛和鼻子也更加夸张,它们常常瞪得溜圆,看上去炯炯有神,鼻梁处常有数道横纹,略似猪鼻子,所以有人据此认为它们的原型是猪,称其为“玉猪龙”——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小玉龙更像是蚕的幼虫。和体态舒展、气度超凡的碧玉龙比起来,它们就像是“龙子龙孙”。

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因为有了玉龙,赤峰也就自带灵气,它注定会在历史上光彩夺目。

北京“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精品展”上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

“契丹style”

赤峰再次成为令人瞩目的“贵地”,是在辽代。

公元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成为可汗,不久,他统一诸部落建立了辽国,赤峰被定为辽都,名为上京。在这里,称雄北方的强大辽国创造了余年的辉煌。

这辉煌里不仅有武功,更有文化。在辽墓出土的艺术作品里,都展现出与中原迥异的趣味。

比如绘画,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山水花鸟,技法上并不逊色于宋代绘画;与精工细作的绢帛画相比,这些辽墓壁画还具有契丹特殊的质朴大气。

再如瓷器,辽代发明了独特的“契丹style”,比如细瘦的鸡腿瓶、皮囊壶、方形盘等,它们丰富了瓷器种类,展现出不一样的异域风情。

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很不一样,辽国可以称为文采焕烂。他们先是发明了契丹文,其使用范围不限于文书、印信、碑碣这些实用领域,也不限于翻译汉文的医书、农桑、史籍和儒家经典,他们学着用自己的文字写诗作文,成就斐然;契丹文的使用也不限于辽境之内,在与宋朝的频繁交流中,当年不少汉族上层文人也都通晓了契丹文。

辽国统治者都很有文艺气息,他们爱好诗文词赋,帝后、贵族、臣属都热衷于创作,辽圣宗、道宗以及道宗的皇后萧观音都是个中高手,文学史上也留下了他们的独特一笔。

除了能写,辽代的贵族们还擅画,他们几乎是在以汉族文人士大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耶律阿保机的长子李赞华就颇有画名,他尤其擅长描绘辽国的贵族生活场景,包括出行、打猎等,画中惟妙惟肖地展现出原汁原味的契丹风情,引发中原汉人“多以金帛质之”。

赤峰巴林右旗的庆陵是辽圣宗、兴宗和道宗及其后妃的陵墓,这里的壁画水平极高,画面有山水四季、人物肖像,尤其是四季场景中有情态生动的水禽飞鸟、群鹿野兽,微妙地展现了游牧民族骨子里对大自然的特殊情感,结合他们的诗文,更显出契丹人抒情又浪漫的性情。

敖汉旗的壁画则是另一种情态。这里是官员大族的墓室壁画,所以民间气息更浓郁,反映的生活信息也更丰富。

壁画上的人物形象有契丹人,也有汉人,从画面上丰富的食物和器皿细节来看,他们的饮食相当讲究。有的壁画上表现的是契丹人围着火锅涮羊肉的场景,也有烹茶饮茶吃果品的场景,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主人吃水果的画面:墓主人面前的几案上有两个大果盘,其中一个浅盘里有石榴、桃等水果,另一个盘内则赫然摆放着三个西瓜。这成了我们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西瓜图像。

据考证,唐代回纥人把西瓜引种到新疆,到了辽代太祖西征的时候便将西瓜引入了契丹人的统治区,他们通过研究出“牛粪覆棚”的技术在上京成功培育出西瓜。金人灭辽后延续了辽的西瓜种植技术,后来生活在金国境内的南宋人将西瓜种子和种植技术带到了南宋,南方才开始普遍种植西瓜,为中国人的夏日增添了一抹沁人心脾的甘甜。

壁画上的器皿也值得一提,它们很可能来自当年上京的缸瓦窑。这个窑口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烧瓷技术上乘,现在发现的缸瓦窑瓷器上可见“官”字款,可见这里也是辽代的官窑。

缸瓦窑深受河北的定窑和磁州窑影响,由于这两处窑址位于宋辽交接地带,不仅瓷器为辽人所熟悉,而且常有窑工流落到辽境,所以定窑的白瓷和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也成了缸瓦窑的两个特色产品。

金尊玉贵

如果你觉得这些还略显“朴实”,很难体现辽国贵族的金尊玉贵,那不妨再看看辽墓里出土的金银器和玉器珍品。

赤峰发现的高级贵族大墓十之八九都遭到了严重的盗毁,幸运的是皇族耶律宇之的陪葬品却意外保留完好,这座大墓的墓砖是一色的绿琉璃砖,陪葬品有数不清的金银珠玉、文房珍玩、刀枪马具,所有物品无不精工细作,尽显辽国皇族的奢侈。

在邻近赤峰的通辽,还发现了唯一一座未被盗掘的辽国皇族墓——陈国公主墓。墓中,公主和驸马均脚蹬錾花银靴,身披银丝网络葬衣,头枕錾花银枕,黄金覆面,头边还有鎏金银冠,二人身上还佩着黄金、珍珠、琥珀和玉石的各种饰物,华贵得令人目眩。

赤峰还是辽国的祖州祖陵所在地,不过很可惜,当年气势恢弘的建筑早已倾颓,连残垣断壁也淹没在荒草之中,只有当塞外的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散落在草丛里的碎石残片才稍稍冒出头,透露出大辽国一点曾经的秘密。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艺术推广人,著有《给孩子的艺术笔记·博物馆之旅》系列丛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