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乡村入画来巴林左旗全胜村积极绘就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村民在捆扎笤帚。雨樵摄

走进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全胜村,一排排红砖黛瓦的房屋映入眼帘,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让小村充满了时代气息,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满目荒凉的景象。

近年来,全胜村不断加大街路建设和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依托自然条件,修建了不干长寿井、古传风拉山、古石门等,重点培育了胜隆笤帚苗厂等一批新型农业合作社,推动乡村文明,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行走在全胜村,处处皆风景,处处有人文,处处见文明,美好乡村的生活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

优美环境焕发新气象

近年来,全胜村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为指导,集中人力、财力,重点实施街道硬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工作,在绿化、美化、交通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秀美山村。年起,全面实施村通水泥路和街道两边硬化、绿化工作,在活动广场和街道累计安装路灯盏,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围绕乡村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目前,旅游厕所、文化礼堂、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为全村旅游接待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更好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该村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利用国家给予每户元的补贴资金,村民积极主动投工投劳,预计8月底前可完成全村户的改厕。

环境变美了,如何保持下去是关键,全胜村积极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行村两委主要领导包村、村组长包片、垃圾清运员包街、村民代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个人负责的具体范围。目前,全村共有9名保洁员定期对村内共同卫生区域进行维护,与常住户明确“门前五包”责任。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完成了村庄绿化及庭院经济建设项目,共栽植樟子松、云杉等风景苗木和各类果树株。完成入村艺术大门及小景观建设5处、河道险工险段治理6处,建成高标准旅游厕所2处,实现了全村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目标。

从外地回乡的村民刘慧丽说起这两年村庄发生的变化,充满了惊喜:“村里环境变化太大了,以前脏、乱、差,现在优美整洁,老百姓也不乱丢垃圾了,大家都想让家乡一直美下去。”

“我们把泥泞小路改成了水泥公路,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在各户空地上种了果树,逐渐推广村规民约。现在,村里爱干净讲文明的人多了,婆媳不和、邻里发生纠纷的少了;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丰富了,聚众赌博、吵架闹事的现象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好吃懒做的人少了。”村支部书记李兴远说。

今年72岁的村民刘凤学激动地说:“去年政府进行了危房改造,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新房,村里家家户户种果树,街路硬化,短短两年时间,全胜村就成了哈拉哈达镇的美丽乡村。”

丰富的文化扮靓生活

几十年来,全胜村村民自发传承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曲艺文化——“大口落子”。“大口落子”是现代评剧的前身,其高亢、激越、粗犷并带有悲怆色彩的演唱风格,颇受当地百姓喜爱。特别是《金水桥》《宝笤帚》《驱邪》等一批经典剧目,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来观看演出,我觉得可骄傲啦。我们虽然是业余演员,但一直努力向专业演员看齐,因为我们从心底热爱这门传统曲艺文化。”村民李美丽说。

村民李志从小就迷上了这门曲艺艺术,20岁时正式拜师学艺,如今他已是村里“大口落子”第三代传承人。“我们唱的都是师傅口口相传的,没谱没词,但好学好唱,大伙田间地头都爱唱两嗓子。老祖宗留下这么好的东西,再难也要传承下去。村里演出队伍有一套百年锣鼓和戏服,凝聚着村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见证了大家对‘大口落子’坚持不懈的传承。我们唱的不光是曲儿,更是传统厚重的文化。”李志激动地说。

村里民间艺术团从剧目选排到曲调唱腔,从梳妆打扮到道具服装,都毫不含糊。结合党和国家政策,根据本地实际,演出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品、相声、歌舞等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为了让“大口落子”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已将其申报为巴林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村里还组建了秧歌队、广场舞等队伍,对参加文化体育健身的村民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真正让村民的文化生活美起来。

产业发展兴村富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全胜村将笤帚苗种植、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努力改变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现状,突出抓好笤帚苗、玉米生产。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垄耕种植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成立笤帚苗子种植及加工合作社,力争完成坡地的土地整理工作,完成土地流转亩、节水灌溉亩,让群众在种植生产上增产增收。

今年62岁的由兴文是村里的贫困户。“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在家里守着几亩地,日子一直过得挺紧的。现在好了,村里的笤帚苗加工厂为我们免费提供笤帚苗绑扎培训,还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坐在家里就能赚钱。”由兴文高兴地说。

由兴文说的笤帚苗加工厂是全胜村的产业项目,占地8亩,年销售笤帚40万把。“绑笤帚经常需要工人,高峰期用工60多人,平时也有10多人,都是按件计工资,活结账清。”加工厂负责人李艳垒说。

依托新建笤帚苗加工厂做大做强乡村企业,为全村笤帚苗就近解决产、供、销和深加工问题,提高笤帚苗市场附加值。全胜村笤帚苗加工厂向农户采购笤帚苗,可辐射带动余户参与种植。为农户提供笤帚捆扎免费培训,培养优秀笤帚捆扎人才80人,捆绑工艺笤帚5万把、大笤帚40万把,年产值达到余万元。

今年全胜村根据各户院落空置空间,按照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管理方便的特点为各户谋划了果树栽植项目,共实施户,栽植果树株,利用空闲地亩。

全胜村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传统文化节日庆典,突出民俗风情,吸引游客观光体验。初步打造乡村黏豆包、发面饼、小笨鸡等特色餐饮农家乐3家。该村计划争取水利资金万元和林业资金50万元完成村内景观河的打造,对村内米河道进行护坡治理以及河道两旁绿化美化。完善泉圣山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道路两旁绿化、排水沟建设,对山庄主体建设进行修缮,建设山庄闸沟节水。在石门沟打造一处鲜花谷,种植冬青、芍药等花卉,力争在几年内逐渐形成天然花卉园。争取在年前完成全方位旅游格局框架,将全胜村打造成为全市重点发展的民俗特色旅游村,真正实现靠生态、靠文化、靠旅游使群众增收致富。

文明乡风润泽乡土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全胜村把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弘扬孝道文化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的工作抓手。深入开展“敬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目前已累计表彰敬老爱亲先进个人20余人次。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村里通过举办最美家庭事迹报告会、发放敬老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真心孝老、热心助老成为全村村民的自觉行动。村里还开展了“最美庭院”“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并通过党员干部、示范户等“亮身份、作表率、重履职、树形象”挂牌行动,起到树立好风气、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走进被评为“最美庭院”的杨月东、田秀莲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种植的芙蓉花、牵牛花等摇曳生姿,将小院装扮得格外美丽。走进屋里,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田秀莲告诉记者,她家被评上了“最美庭院”,村里专门进行了授牌仪式,引得全村人羡慕不已,大家心里都鼓着劲,争着将自家收拾得更干净。

今年49岁的陈国庆是村卫生室的医生,他家被评为村里的“共产党员户”,从医近20年的他,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几点,接到有人生病的电话,拎起诊箱就走。村民王友有天晚上11点多突然肚子痛,陈国庆诊断后推测是肠梗阻,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开车将王友送到30医院,经过救治,王友脱离了危险,陈国庆忙完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三点。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次,陈国庆憨厚地说:“咱是党员,就得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村民服好务。”

“我们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用心打造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崇道尚德、敬业奉献、文明和谐主题系列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见贤思齐,用文明的乡风不断润泽乡村厚土。”驻村第一书记李金龙说。

如今的全胜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道路平直,村容整洁,活动有场所,表演有舞台,乡间邻里村民其乐融融热热闹闹,产业和环境相得益彰,文化与民生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全旗名副其实的“环境靓、文化美、产业兴”的宜居、和谐、美丽的秀美山村。

来源:赤峰日报

编辑:乌伊罕、王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