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无接触种地”“到田服务”“线上春耕”“线上春管”……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种类繁多的农机车已成为“保驾护航”春耕备耕的关键要素,而此次疫情也正倒逼着线上农业业态的服务升级,多个农机车服务新模式在多家企业和平台开启,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民加入。承接2月21日《经济参考报·汽车特刊》对农机车产品在春耕现场需求的梳理,此次记者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农机车的售后服务、智能化管理,以期为车企决策提供新思路。
湖南:“铁牛”上阵守粮仓期待售后不再难
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临近惊蛰,洞庭湖平原上的种粮大户开始忙碌起来,为今年的春耕生产做准备。种粮大户们反映,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旋耕机、施肥旋耕播种一体机、植保机等农机专用车,将在今年春耕备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继续帮助农户们实现农业耕种优质高效、农业科技落地生根,成为种粮大户们在田里最贴心的助手。
“农机是田里最贴心帮手”
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刘进良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在年便开始进军规模种粮行业,曾荣获“全国种粮标兵”称号。
图为2月23日,湖南省道县营江街道岗下村农民驾驶农机翻耕农田。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在田间地头伴着花香开展春耕生产。新华社发(蒋克青 摄)
这些天,刘进良一直忙着打理家里的十多台农机车。在这些农机车中,他最喜欢的是植保机,这台年花费了13万余元购买的机器,是他的宝贝疙瘩。“以前也用过无人机撒播农药,但是无人机风力太大,把水稻都吹歪了。”刘进良说,药水也喷洒得不够深入,稻飞虱一类的害虫经常消灭不了。于是,在花了好几年时间,观察别人家植保机的使用情况后,刘进良最后终于咬牙买下了这台植保机。
用了两年,刘进良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很满意。“你看,我用植保机,一天可以作业亩,因为离水稻近,药水浓度不用那么高,浪费的也少,用药量比无人机植保还要少不少。”据刘进良回忆,以前用传统人工喷农药,一个人一天最多作业20亩。
两台用了9年的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也是刘进良的“最爱”。虽然用了这么多年,但仍旧经久耐用,直到去年秋收完,两台机器才第一次大修,每台花了差不多1万元。
而在距离刘进良家大约公里的湖南省汨罗市桃林寺镇亦仁村,种粮大户吴安保正在操作着一台精量施肥旋耕播种一体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机器轰隆地驶过,麦秸被碾碎压平,荞麦种子也被均匀地播撒在田地里。
吴安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台机器能一次性完成麦秸清理、开沟、施肥、播种等一系列作业,一天能耕30多亩地。如果换成传统人工作业,这些农活需要16个成年劳动力才能在一天内完成。“所以我说,农机是我们在田里最贴心的帮手。”吴安保自豪地说。
除了洞庭湖平原,湖南省还有较广阔的山地丘陵农区。这些年来,湖南的农机车产业加快发展,“小快灵”特征比较突出,很适合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事作业。比如,衡阳市一家农机企业生产的一款履带自走式旋耕机,被当地农民称为“全能战士”,在水田、旱地、山地,都能开展除草、开沟等作业,可以满足水稻、水果和蔬菜等不同作物的耕种作业需求。此外,湖南云雁航空、高垅航空等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也早已实现“仿地飞行”。“不管多复杂的地形,我们都能在实现仿地自主飞行的同时进行精准施肥打药。”湖南云雁航空公司总经理王国初说。
折旧速度快农民吃不消
刘进良以前在农机上吃过大亏,这些年购置新农机都格外谨慎。他年买了台外国品牌的收割机,价格不菲,当时花了20多万元,结果漏粮问题比较突出,修了几次也没修好,用了3年后作价5万元卖掉了。“现在买农机,要反复考察,问别人用过的好不好用,种粮收益本来就不高,吃不起这个亏。”他说。
据刘进良介绍,现在的农机更新换代太快,折旧速度比小轿车还快,用几年以二手价卖掉,与购入价的差距很大。尤其是一些国产品牌的农机,不是很经久耐用,用个三四年就会出现比较多的故障,到时候不得不处理掉,很是划不来。
吴安保也认为,农机更新换代太快,基本上三四年就要更换,这背后也反映出有些国产农机的质量还是不过硬。“前些年买的收割机,就进行过多次维修。种粮收益本来就一般,农机维修花的成本还不少。”吴安保说,“不过这两年有个好事情,就是不少农机企业的‘三包’期限从一年变成了两年。”
湖南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周一鸣说,有些种植大户尽管已经拥有总价上百万元的农机,但每年还是要不断添置新机器。比如,前两年,收割机从横向滚筒脱粒改为了纵向的,插秧机又从9寸的改为7寸的。无人机的更新速度则几乎是一年一代。很多种植大户赚来的钱,像填“无底洞”一样不停地用到了机器更新上。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王罗方认为,过去十多年来,农机补贴政策在极大推动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大批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得以继续存活,现行的补贴政策没有发挥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鼓励作用。因此,首先,补贴应偏向“高精尖”,鼓励企业创新。其次,地方政府应主动而为,通过“中央财政托底、地方财政追加”的方式,对市场需求量大的农机加大补贴力度。
重技术轻售后短板待补
刘进良的旋耕机去年大修,售后服务问题让他一度头疼,前后联系了三次,才从厂家买到配件。《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一些农机行业业内人士也提出,由于最近几年农业装备制造处于技术赶超期,一些企业存在“重技术轻售后”的问题。
业内人士介绍说,我国农业装备制造可以用“底子差、发展快”来形容,15年前,市面上还是以手摇拉杆为主的老式农机居多,如今已经开始步入智能化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都将精力放在了技术创新上,而对售后重视不够。
周一鸣说,目前,一些农机生产厂家售后断档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太快,老机器停产后,相关配件就会停产,即使两年前购买的农机,在市面上就可能找不到配件。二是销售半径大、服务半径小。由于一些外地厂家在销售当地未设立售后服务点,出现了“修一次还不够路费”的情况。
周一鸣说,目前他们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除了尽可能多地布置服务网点、尽可能多地生产零部件并保证供应外,还将精力放在了培训农民上,教授大家“三会”——会用、会修、会保养。“我们每年都要在全省举办数百场培训课,每次都有两三百人前来听课。”周一鸣说,今后,农机企业不仅是生产企业,更多的还要做好服务和技术指导的工作。
专家建议,政府应进行适度引导和管理,可以通过补贴等引导政策,确保农业设备配件和其他高消耗易短缺生产资料的保有量。同时,应鼓励企业建设区域性农机农技服务中心,提供技术和售后保障。另外,还应重视现代农业服务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农业生产已被细分成多个环节,因此相关培训必须突出系统性,除了要加强农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外,还应鼓励相关厂家成为培训主体。(记者周楠周勉长沙报道)
内蒙古:农机在手春耕不愁
农时不等人,春耕备耕忙。在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内蒙古多个地区的农业从业者,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抢抓农业生产。其中,种类繁多的农机已成为“保驾护航”春耕备耕的关键要素。《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小型农机轻便灵活,适合大棚劳动;进口大设备不仅在本地派上了用场,亦可为其他地区的春耕春管作业“添砖加瓦”。
“气死牛”省时又省力
近年来,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太平村,部分农民弃种土豆,转向种植亩产收益更高的太平辣椒。据种植户马俊峰介绍,年,太平辣椒零售价最高达到5.6元/公斤。自家的9亩大棚,通过种植太平辣椒,年纯收入可超过10万元,能养活全家6口人。
图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八台镇梅力盖图村长胜农民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记者 蔡博腾 摄
记者了解到,马俊峰的9亩大棚并非集中连片。在其中的半亩地、一亩地大棚里,大型机械施展不开,农机手便带着小型旋耕机、农用四轮车为其进行打理。每亩地的佣金是60元,马俊峰的9亩大棚合计佣金是元。对此,马俊峰心满意足:“人工两天也干不好的活计,用上农机半天就完工。”
“小型农用旋耕机被当地人称为‘气死牛’,”辣椒经纪人韩久如形象地比喻着,“眼下,在大棚里给太平辣椒育秧已经准备就绪,下一步,‘气死牛’就能代替人工进行平地了。”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党委书记赵紫军说,现在在当地,除了收割,绝大部分农业操作都已经机械化了。用四轮车带动旋耕机、播种机,效率非常高。而且,农户按照农机补贴目录进行采购,还能省下一笔钱。如今,牛拉犁、毛驴拉车的传统耕作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设备出租增收稳定
长胜农民农机合作社(以下简称“长胜合作社”)成立于年,位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八台镇梅力盖图村。合作社拥有4台拖拉机、2台收割机,每台售价均为20余万元。此外,在合作社中,犁、震动耙、四轮车、打药机、选粮机应有尽有。据介绍,全套装备的价值超过万元。“这些装备得到10万元的国家补贴,”合作社社长刘树俊介绍说,“大家的种粮积极性都提高了。”
年,长胜合作社种植向日葵、大豆、胡麻、油菜、小麦和少量土豆,年收入超过20万元。此外,农机服务还为合作社带来了不止10万元的年收入。在不扩大种植规模的前提下,土地年产量变动不大,收入比较稳定。谈到拓展农机服务范围,合作社的农户们心得满满:虽然购买农机成本较高,但十分划算,推广农机服务可谓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播种时节,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周到的服务,同时获得劳动收入;农闲时节,合作社的农机便可在当地就近进行保养,蓄势待发,为下一个播种期作好准备。
卓资县农牧业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拖拉机台,其中小型、中型、大型拖拉机分别为台、台、22台;免耕播种机14台;节水灌溉类机械台。农户们欣慰地说,有了这些农机车设备,春耕备耕就有了保障。
农机补贴实惠尽享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丰茂农牧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除了种植青贮玉米、燕麦草、苜蓿之外,农机服务也是合作社的主要业务。丰茂农牧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茂林介绍说,年,合作社农机服务净利润超过万元。这几年,农机可以被运输到河北、安徽、甘肃等地,用于服务生产。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合作社采购的进口约翰迪尔青贮机万元/台、科罗尼捆草机万元/台、割草机万元/台;加上型号各异的拖拉机等设备,60台(套)农机总价超过万元。王茂林说,如果没有国家补贴,买下这些机器肯定要超过0万元。
在年的一次进口产品展会上,王茂林发现,进口农机的特性更适合合作社,引入之后生产作业效果良好。在维护保养方面,售后三包期内由厂家负责;出保后合作社可自行完成。“想做农机这行,自己不会维修保养机器可不行。”王茂林说。
据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金琦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可投入春耕生产的拖拉机台,配套机具17台,已检修农机具台,名技术人员已经到位。(记者蔡博腾呼和浩特报道)
山东:足不出户用农机人宅家中地不荒
一场疫情打乱了今年的春耕备耕节奏。农事托管、“无接触种地”“到田服务”……在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发展普遍方向的当下,疫情防控下的春耕春管正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轨道迈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抓好抓细”春耕备耕成为主基调。
足不出户收成不误
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在中国农业大省山东西北部的武城县甲马营镇北王庄村,村民王增玉虽然因防疫不能出门,却并不为农事发愁。“我这11亩地全托管给合作社了,不用出门就能有收成。”王增玉说。
2月中旬,在王增玉家的麦田中,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的两台自走式喷雾机正在喷洒药剂。“我们合作社的托管服务,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人工少,效率高。”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忠介绍说,“疫情防控要做好,农事更是耽误不得,合作社每天都对农机进行消毒,对农机手进行体温测量,做好防护。”
夏津县新盛店镇岳集村的霍启海种了亩小麦,今年的特殊情况导致春管用工难。依靠当地植保农机服务合作社的“到田服务”,包括霍启海在内的种植大户的燃眉之急都得到了解决。“农户不出门,服务送到家,我不用再为小麦春管犯愁了。”霍启海说。
“去年把家里的地,从种到收全托管给合作社了,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托管服务派上了大用场。”王增玉也高兴地说,“对于老百姓来说,地里不荒心里就踏实了。”
记者了解到,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90余台(套),形成了耕、种、管、收、储一条龙的农机服务,目前已接受全托管土地0亩,半托管土地1.5万亩,为周边农户解决了生产所需。
平台争打“无接触”牌
“足不出户备春耕”只是当前山东春耕备耕图景的一角。记者了解到,此次疫情正倒逼着线上农业业态的服务升级。仅在山东省,就有多个“线上春耕”“线上春管”新模式在多家企业和平台开启,吸引了成千上万名农民加入。
“足不出户买农资,足不出户用农机……”农业生产服务企业山东丰信农业公司负责人董金锋说,公司推出了“无接触种地”举措,农民可根据需求在“丰信之家”平台上自由选择对应的服务或产品,并下单订购。
位于潍坊的我国农机行业龙头企业雷沃重工,联合多家企业成立“足不出户备春耕公益联盟”,疫情期间提供“一站开启田块数据、一季伺服耕种管收、一田智选农机”等服务,让种粮大户宅在家中也能完成春耕。
龙头企业开足马力
疫情防控不能怠慢,农事也不等人。这个春天,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的甄利军并不担心种植地里没人打理:“多亏了乡土丰利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我的亩藜麦地都交给他们管理了,我坐在家里也能有收成!”
2月20日,甄利军的藜麦地中,包括13台雷沃欧豹拖拉机在内的农机队伍,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来自齐河晏城办事处的乡土丰利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此时正在为农户进行藜麦种植的一系列作业。据合作社王经理介绍,“2月3日那天,他就主动打电话跟我们预约了,我们合作社本来就与当地农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农业作业受到疫情影响,我们更是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帮助农户解决问题。”
疫情无情人有情。甄利军说:“作为农民,地里不荒,心里就踏实了。”
记者了解到,尽管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作为农业装备龙头企业,雷沃重工自2月10日正式复工复产以来,从疫情防控、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三线战“疫”,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秩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一幅别样的“春耕备耕图”正在厂区内徐徐展开。
其中,在生产制造方面,雷沃重工上下游联动开足马力保春耕。为了让用户第一时间用上放心产品,工厂已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各车间均对日排产计划进行了详细及时的调整,确保达到%订单生产执行率。此外,疫情期间,雷沃重工的物流队伍还不断研究配送路线,改善运输方案,力争产品及时配送到位。目前,负责物流发运的员工正按照提车单先后顺序,将雷沃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记者张志龙济南报道)
编辑: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