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走进辽上京博物馆,探寻契丹的起源内

辽上京博物馆是以辽文化为主的专题性质的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分为六个展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契丹王朝展厅,探寻契丹的起源。01:44一千多年以前,在巴林左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矗立着中国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坐落着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这里更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公元年,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建国后耶律阿保机开疆拓土,辽代最强盛时期其疆域东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带、南达河北中部的霸县以及山西北部的雁门。辽五京如此辽阔的疆域,辽王朝专门设立了五京六府加以管辖,上京临潢府(位于巴林左旗),在当时欧亚地区中是极繁荣的城市。中京大定府(位于赤峰市宁城县)是上京的陪都,城内设有“大同驿”以接待宋朝来使。南京析津府(位于现在的北京)、东京辽阳府(位于辽阳)西京大同府(位于山西大同),也各具特色,特别是辽南京最为繁华。契丹的起源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契丹是东胡的后裔,鲜卑的一支,由宇文部落发展而来。契丹有一个关于自己始祖的传说《青牛白马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北方草原上,奔流着两条河。一条名为西拉木伦河,古称“潢水”,一条叫老哈河,古称“土河”。一天,一位仙女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遇到了乘着白马的神人。两人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相遇,相爱,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契丹族。年6月10日,《青牛白马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契丹人的后裔契丹民族最后消失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他们究竟去哪了呢?金灭辽后大批契丹人与汉、女真等民族通婚融合在一起了,还有一部分在辽国灭亡后,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远走至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西辽,与当地民族杂居融合。再有就是投靠了当时的契丹人,在战争中流散到全国各地。目前通过DNA检测技术得出结论是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契丹人后裔。同时云南施甸县也是契丹后裔的集中居住地,他们自称“本人”,以阿、莽、蒋姓氏居多。还有就是蒙古族人和鄂温克族人有部分契丹人的遗传基因,这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展厅精品文物赏析蟠龙柄烛台年出土于辽上京遗址汉城,为国家一级文物。通高28.9厘米,底宽14.5厘米,重达1.95公斤。由底座、蟠龙、莲托、侍女四个部分组成,黄铜浇铸。烛台九个部位用销柱链接铆合,侍女头梳整齐螺髻,眉清目秀,身穿宽袖长裙,腰间系飘带,右腿屈膝,左腿跪地,神态恭敬,双手捧一八曲圆盘,盘中有蜡烛插座。莲花状的灯盘由一条缠绕在灯柱上的蟠龙支撑着,荷叶形托盘下为一球形镂空,底座呈三足云叶形。此烛台设计轮廓清晰,结构精巧,比例匀称,形象逼真,造型错落有致。绿釉牡丹花鸡冠壶高27厘米,口径2.4厘米,底径8.5厘米。提梁扁体式,管狀口,口部有凸棱,腹部每面各刻有牡丹花,叶子斜叠于两侧。此鸡冠壶釉色鲜绿,晶莹剔透,是同类鸡冠壶的上乘之作。白釉绿彩刻划牡丹纹洗高8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19.5厘米。盆内壁至底部,刻划一株牡丹花,枝径比较粗,花纹叶脉勾勒清楚简单。牡丹在辽地多有种植,是很受契丹民族喜爱的花卉,因此,也多用作陶瓷器的装饰。来源:视觉赤峰责任编辑:张金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