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中世纪时期,掀开亚洲历史新一页的,是成吉思汗的崛起。
成吉思汗一统蒙古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这无疑是对草原上其它势力生存空间的一种压缩。
成吉思汗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很多东西。
这个曾经四处流亡的蒙古人突然有一天就意识到,自己要拥有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
对他来说,权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有了权力,自己可以在看得到的草原和看不到的草原上制造出自己想要的一切。
当然,成吉思汗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很多人对他那是很不服的。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个人,一种势力,一个王朝,在残酷的历史舞台如果表现的太过亮眼,那就很有可能被针对。
比如生活在阿尔泰山脉的乃蛮部族,就曾经在杭爱山麓和成吉思汗的军队打过一场硬仗。
乃蛮族,这是一支在公元十一到十二世纪之间在蒙古高原西部,使用突厥语的民族。
当时的乃蛮族领导人,是塔阳汗。
作为古代高机动部队,蒙古铁骑的实力在当时,放眼世界范围内也难有敌手,所以乃蛮族很快败下阵来,被蒙古人打了个全军覆没。
塔阳汗兵败身死,乃蛮余部逃散,基本上就算是芭比Q了。
(游戏中的屈出律形象)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乃蛮部的王子屈出律趁乱逃了出来,算是给乃蛮人留下了最后的血脉。
屈出律侥幸没死,撒丫子开始跑,很快跑到了叔父不亦鲁黑身边,希望叔父能给自己一个容身之地。
然而,蒙古人穷追不舍,很快又把不亦鲁黑给杀掉了。
没办法,屈出律刚歇了两天,又得收拾行李继续逃亡。
这一回,屈出律逃到了蔑儿乞惕部。
这个部族,历史更悠久,大概公元六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这个蔑儿乞惕部,早年间还和成吉思汗有过旧怨,所以听说屈出律投奔了蔑儿乞惕部,成吉思汗又立刻调兵,打算将其一举歼灭。
蔑儿乞惕部的首领,是脱黑塔。
这个脱黑塔,倒是有心成吉思汗较量一番,但问题是,脱黑塔也不是成吉思汗的对手,很快被成吉思汗打趴下,屈出律失去靠山,只好再度逃亡。
逃来逃去,屈出律逃到了中亚城市虎思斡耳朵。
(虎思斡耳朵)
这个虎思斡耳朵,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在当时,这里是西辽王朝的都城。
西辽王朝,开国皇帝是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原本是中原辽朝贵族,辽朝灭亡之后向西而去,征服中亚,在当地建立了西辽。
西辽极盛之时,北至伊犁河,南到锡尔河,西达怛罗斯,东抵巴尔思罕,也就是今天的伊塞克湖。
这个疆域,那是很大的。
西辽的皇帝世系,是这样的。
耶律大石传皇位于儿子耶律夷列,但由于耶律夷列年纪太小,所以暂时由皇后萧塔不烟临朝称制。
萧塔不烟归政之后,耶律夷列干了一段时间,病逝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耶律直鲁古,但由于当时耶律直鲁古的年纪也太小,所以由耶律夷列的妹妹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
耶律普速完称制的时候不太检点,和自己丈夫的弟弟通奸,还害死了丈夫,她的公公为了替儿子报仇,发动了兵变,杀死了耶律普速完,因此耶律直鲁古得以提前亲政。
耶律大石时期的西辽,属于是草创期,那时候天下刚刚平定,百废待兴,整个国家需要发展的地方还有很多。
而耶律夷列执政期间,可以说是西辽的强盛期,皇帝在位的时候曾经在都城虎思斡耳朵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内畿18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就有将近九万户,如此稠密的人口基数,足可见当时西辽的国力。
到了耶律普速完执政时期,西辽王朝可就不太行了,一是这位太后能力一般,水平一般,业绩更一般,再加上因为她个人生活上的败坏,引发了国内的兵变,到耶律直鲁古亲政之后,西辽已经是西山日暮,出现裂痕。
我们要知道,西辽的国家制度,还不是郡县制,而是属国制度。
(耶律直鲁古形象)
西辽的治下,有很多臣服于西辽,但平时是属于完全完全自治或者是半自治的状态的国家,比如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高昌回鹘和花剌子模。
这些属国之所以会臣服于西辽,是因为当年西辽强盛,这些中亚小弟为了自保,必须要和大哥西辽讨生活混日子,但现在西辽式微,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比如,耶律直鲁古在位的时候,花剌子模就公开表示脱离西辽,不再听从西辽君主的统治,并且还举兵反攻过西辽。
刀不锋利马太瘦,你拿什么留住我?
辉煌不再,山河日下,作为皇帝的耶律直鲁古当然是很着急很上火,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屈出律来到了西辽。
屈出律被成吉思汗一顿撵,成愁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到了西辽之后疯狂献媚,很快被耶律直鲁古所接纳。
这倒不是耶律直鲁古心太软,而是因为,收留屈出律,对皇帝来说是出于某种政治需求。
因为,各属国纷纷脱离西辽控制的局面已经愈演愈烈,耶律直鲁古急需一个投诚者来止住这种风气。
有了屈出律的投诚,西辽就可以向外继续散发自己还是中亚之主,还可以庇佑别人的信号,就算这信号释放的不彻底,至少也能给皇帝一点心理安慰。
并且,这个屈出律巧言令色,十分会说话,他在耶律直鲁古的面前一顿神吹,表示自己现在虽然只身一人,但是只要能把他留在西辽做事,他就能召集乃蛮旧部投诚西辽,这样就能大大增强西辽的实力。
此言一出,耶律直鲁古差点没把鼻涕泡美出来,他立刻给屈出律安排高官厚禄,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屈出律,由此,屈出律一跃成为西辽驸马。
(志费尼)
作者在初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一度认为这个屈出律,不过是一个四处逃窜,靠着花言巧语谋生的骗子,但让作者没想到的是,根据十三世纪波斯史学家志费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所记载,这个屈出律在西辽待了不长时间之后,还真就把自己当年的旧部给召集回了西辽。
然而,这位仁兄并不老实,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仅召集乃蛮旧部,他还积极笼络西辽的高级官僚,很快在西辽建立起了雄厚的关系网。
最后,我们的屈出律同志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架空了耶律直鲁古,占据皇位,而把老岳父强行安排成了太上皇。
西辽,就这么被乃蛮人屈出律给握在了手里。
辽朝的太祖,是耶律阿保机,传说他当年统一契丹八部,建立辽朝的时候,契丹高层们曾经喋喋不休的争论要把都城建在哪里,耶律阿保机用射箭的方式来决定,一箭射出,落在了西楼邑,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于是辽上京便在那里落户。
耶律阿保机英明一世,但他应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个叫做耶律大石的八世孙,居然把契丹人的旗帜插到了如此遥远的地方。
而当年有着无穷意志力,穿越千里,仅仅带着两万多士兵就把中亚霸主塞尔柱王朝十万联军打得鸡飞狗跳的耶律大石,大概也想不到,自己的西辽,会这么稀里糊涂的就被后世子孙给混丢了。
(耶律大石)
屈出律窃据西辽之后,西辽国力下滑严重,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蒙古人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屈出律,现在他们听说屈出律已经在西辽称帝,立刻就派兵过来了。
被蒙古人追了一辈子的屈出律也许是有了心理阴影,听说蒙古人又来了,他连抵抗的信心也没有,干脆弃城而逃,脚底抹油,流窜到了帕米尔高原中的山谷里。
这种山谷,就和我们以前看的那种仙侠修真小说里的十万大山是一样的,进去个人,就如同大海捞针,你想找到他,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是,运气素来不佳的屈出律就算是逃进了茫茫深山,没过几天还是被蒙古人给抓住了。
他被一群搜山的士兵俘获于撒里黑昆,也就是今天的色勒库尔和塔什库尔干之间的一片绝地内。
绝地,就是那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方,藏到这种地方也会被捉,屈出律可以说是相当悲催。
屈出律被捉之后遭到杀害,曾经空前强大的西辽也正式走向了灭亡。
契丹人的王旗终于被砍倒,在中亚的天空之下,这个一贯以骁勇善战而闻名的部族从此销声匿迹,安静的沉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有人说,其实,契丹人的生命力已经很顽强了,从辽朝到北辽,再到西辽,已经很少有王朝能有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然而西辽看起来属于是被灭亡了,但却并未完全灭亡,因为西辽王朝里另有一位叫做波剌黑的契丹贵族,出走中亚,在伊朗一带又建立起了新的王朝。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似乎,在契丹人看来,他们这个民族最为光辉的一天,不是功成名就的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一天。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如果你认为你的生命是顽强的,那么它,就是顽强的。
传奇虽然已经落幕,但它的尾声,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不过,那将会是文章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