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叔,这羊下羔后不吃草是咋回事?”
“谢大叔这小羊羔咋不吃奶而且一个尽的趴着是咋的了?”
“谢大叔,你说这40天的羔羊给元钱了,能卖吗”?
“谢大叔,我家羊好象是涨肚了,不吃草,你说咋整呀?”
“谢大叔.........”
乡亲们口中的谢大叔名叫谢文学,是巴林左旗隆昌镇隆昌村的建档立卡户,今年68岁了,3年前他得了三叉神经痛,老伴得了肺衰竭,一辈子的积蓄几乎在一天就花光了,原本衣食无忧的日子一下子就回到了解放前,儿女们的钱也花了很多,好在老两口的命是保住了。他们也因此被村里识别为贫困户,起初他不想当贫困户,他说那是一顶“穷帽子”,带着不光荣,可在20几万的医药费面前,还是让这个倔强的“硬汉”低下了头。因为贫困户健康扶贫政策的报销额度高,他当时就说,这个贫困户名额是党、政府和乡亲们照顾我的,等我病好了,我要用我的方式进行回报,我感谢大家伙了,这份恩情我心里记下了。
老人一辈子没啥文化,但种地养羊确是行家里手。年,驻村工作队给谢大叔一家落实了5只扶贫羊,儿子怕他嫌羊只数少,还得占用一个人来经营而让老人产生思想压力,就又给他买了5只基础母羊。三年来,就这10只羊让老人不但脱了贫,还成就了他一段扶贫故事。
我家的玉米亩产能达到斤,别人家一年浇四五水,而我家的地最多只浇三水,因为我家的地年年都上羊粪,有机肥,即松软土地还增加玉米的产量,别人家一亩地上化肥都是多斤,而我家的地最多也只是上50斤,别人家的地一亩地产多斤而我家的地就能产多斤,这是真的,羊粪壮地。好象是怕人不相信,谢大叔认真地对自己帮扶干部说。
我家的羊一年能产两茬羔,一茬基本都是两、三只,一年下来就是50多只,我一只羊羔基本都是多元卖的。而且我的羊没本钱,因为我还种30多亩地,玉米杆子喂羊就够了,玉米籽留下羊料还能卖2万多元,今年预计农牧业收入能突破6万余元。谢大叔伸着手指计算激动地说。
今年我家又种了30亩地玉米,还存栏基础母羊18只,都带羔了,30多只小鸡,12只大鹅,11只鸭子,两口肥猪,过年儿女们都回来时一杀再给他们每家都拿点,他们也不易,我长病时也没少花费了,他们不说我也知道,没办法谁让我是他们的爹呢!谢大叔既是高兴又是心疼地说。
这些年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可我也不能无所做为呀!看着你们那样无私地帮助我们,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也想帮你们分担一下,可我又帮不上啥,但是我养羊有经验,我就撺掇我的亲戚和邻居们搞“自力更生”,只要我身边的人都过好了,你们也就省一份心了。几年来,我们后院孟兆贤、杜金良,前院刘汉成、郑顺青等,都是在我的撺掇下搞养羊的,他们也是看到了我养羊尝到了甜头,用村主任张国民的话说就是示范引领吧!我干不了别的,可我能传授经验,从养羊方面来说,我不比兽医差多少,我的实践经验能更及时,有时候土办法会更好用一些……每次入户走访时老人都要和帮扶干部关文海唠上一阵子。
邻居孟兆贤激动地说,“要是没有谢大叔的提醒,我根本就没想到养羊,他不但撺掇我养羊,而且还一遍遍地教给我养殖技术,现在我家养殖的羊已经达到了30多只,一年下来也能收入2万多块啊!”
谢大叔对帮扶干部发着感慨说:“党和政府对我好,我要知道感恩,我尽我自己的努力帮你们分担一下也是我应尽的义务,要不是因为病说啥我都不当这个贫困户,做人要有底气、有志气,土话讲‘自己耙子不上柴货,天上哪有那么多馅饼往你这掉呀’。摊上这样的好社会,要是还不努力往好了过日子,那还有啥脸面活着呀!”
电话铃响了,开头的那一幕又发生了,谢大叔可真是个忙人。
这正是:
因病致贫非我愿,生活困苦身两难,
勤劳致富靠双手,斩断穷根顺心愿,
感恩政府帮助咱,以强带弱做示范,
携手大家奔小康,乡村振兴永向前。
通讯员:王学民
编辑:乌伊罕、王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