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响牧歌第三届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昭

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提高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助推文旅融合,推动赤峰民族团结示范市创建工作,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传播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8月21日至23日,“唱响牧歌”第三届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昭乌达长短调民歌大赛在巴林右旗翁根毛都景区举行。

本届民歌大赛由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巴林右旗人民政府主办,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巴林右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巴林右旗融媒体中心承办,巴林右旗文化馆、巴林右旗非遗办、巴林右旗翁根毛都景区、赤峰广播电视台电视蒙编部协办。来自赤峰市直和各旗县区的七支代表队的95名选手相聚在美丽的巴林草原,以天空为幕布,以大地作舞台,唱响经典的昭乌达长短调民歌,展示昭乌达长短调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呈现了一场具有草原风情的音乐盛宴。

21日上午,大赛评委和全体参赛歌手参加了一年一度的翁根毛都祭祀活动。翁根毛都祭祀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反映人们保护自然,并与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是巴林右旗蒙古族祭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每年的阴历7月3日,巴林右旗当地的民众都会从四面八方相聚在神树之下,伴随着喇嘛诵经之声,围绕着神树奠酒做拜,祈祷生活幸福,家人安康。现场人群涌动,气氛空前。

上午九时,本届民歌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巴林右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达布希拉图主持开幕仪式,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吴立新发表讲话,在讲话中指出:“希望选手们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将昭乌达长短调民歌世世代代传唱下去。”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副旗长斯钦图在致辞中提到,巴林右旗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广为人知的昭乌达长短调民歌经典。参赛选手代表在发言中提出有责任将昭乌达长短调民歌接下来、传下去。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蔚治国出席开幕仪式并宣布比赛开幕。开幕式上,马队和骆驼队依次亮相,展示草原儿女的热情好客和豪迈激情,尽显蒙古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次民歌大赛分为专业组、业余组、老年组、儿童组,每组均设置长调组和短调组。与以往大赛不同的是增设了老年组,目的是通过本次大赛的平台,让民众感受一代代民间艺人用生命对昭乌达长短调民歌的守护。比赛现场,参赛的选手们身着民族服饰,盛装打扮,用娴熟的演唱技艺,为广大的群众献上了一首首极具地方特色的昭乌达长短调民歌。《金色的圣山》、《高兴嘎》、《诺恩吉雅》、《莫合茹》等经典的昭乌达长短调民歌响彻天际,悠扬的马头琴声回荡在整个赛场,为初秋的草原增添了一抹色彩。无论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上至八十多岁的老艺人,下至九岁多的小选手都各尽所长,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用热情、真诚的演唱奉献出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老年长调组中,来自巴林左旗的八十多岁的老人乌云格日勒唱起长调时,所有的大赛评委和观众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献上最崇高的敬意。悠扬动听的旋律使在场的观众陶醉在其中,现场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

经两天的初赛、决赛紧张激烈的角逐后,在两位监审、七位专业评委严格、公正的评判下,各个奖项尘埃落定。23日晚,第三届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昭乌达长短调民歌大赛颁奖晚会在翁根毛都景区举行。颁奖仪式上,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本次大赛提供场地、给予支持的翁根毛都旅游区颁发“特殊贡献奖;对积极组织参与本届大赛的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敖汉旗文化旅游体育局颁发“优秀组织奖”;鉴于乌云格日勒老人对昭乌达民歌的传承所做的贡献,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授予其“特别贡献奖;对参加本次大赛的全体选手按照名次依次授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得长短调组一等奖的共有8人,获得二等奖的有15人,获得三等奖的有24人。

颁奖间隙,文艺演出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巴林右旗乌兰牧骑和哈斯巴图、博蒂组合、毕力格巴特尔、乌云、斯琴毕力格、蒙根等实力歌唱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本次大赛老年组、业务组、专业组、少儿组的选手们带来的昭乌达长短调民歌联唱获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最后,大赛评委与全体参赛歌手共同演绎昭乌达民歌经典《牧歌》,把晚会推向高潮,为本次大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民歌大赛进一步扩大昭乌达长短调民歌的影响力,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赤峰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光添彩,对赤峰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王红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