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书记的浓浓牵挂人民至上温暖人心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66.html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内蒙古、连续5年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引和推动自治区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祖国北疆的这片土地一直是他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调研,都要走进普通人家,问冷暖、看变化,听民声、谋发展。温暖的双手紧握在一起,殷殷的嘱托牢记在心底,人民领袖与人民心连心。

他的牵挂,一如既往。

他的关怀,直抵人心。

真想让习近平总书记再来!

让总书记在咱们这儿吃顿饭

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是林业工人郭永财家搬进新家过的第八个春节。他和老伴冯秀华每天都会看看客厅里与习近平总书记携手拉家常的照片。“从棚户区搬进了楼房,几年来水电不愁,冬天地热代替了烧煤,退休工资一年一涨,好日子啥也不愁。”老郭露出幸福的微笑。“真想让总书记再来!让总书记在咱们这儿吃顿饭。”老伴冯秀华眼中满是期待。

▲年1月26日,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慰问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一家。图片来源:新华社

8年前的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在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棚户区百姓艰苦的居住条件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最惦念的心事。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当年8月,郭永财一家就搬出老房搬进了新房。之后的6年,阿尔山市累计投入42亿元,1.7万户像郭永财一样的棚户区居民搬出了“板夹泥”,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一角。图片来源:新华社

仅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3.8万元,棚户区改造2.59万套。

“总书记的手很大,很温暖,我俩握手时,感觉热乎乎的!”

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的情景,“模拟家庭”妈妈景凤英依旧激动不已。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在这里入住的儿童。他动情地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传递出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牵挂。内蒙古自治区牢记嘱托,守好民生底线,提升民生温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年,内蒙古自治区城镇新增就业22.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3%和10.7%,12.12万边远牧户接通了智慧广电网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站。这两组数字,传递出内蒙古自治区执政理念中厚重的民生分量。

“咱老百姓的事,是总书记最深切的牵挂”

回忆起年5月22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交流,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梅花依然沉浸在感动中。“在我们的对话交流过程中,总书记问得非常具体、详细,他问我们种地的人口有多少、都脱贫了吗?总书记一直强调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感觉到特别温暖。咱老百姓的事,是总书记最深切的牵挂。”梅花感慨地说,我们家乡有句谚语,“坐在树下乘凉,应该怀念种树人”,我们要牢记党的恩情,听党话、跟党走。

大国领袖的人民至上情怀,温暖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族群众的心,更鼓足了全体党员干部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干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将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年4月,鄂伦春自治旗等20个贫困旗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宣告全面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从茫茫林海到广袤草原,从万顷良田到戈壁沙漠,一项项脱贫攻坚举措精准落地,一个个贫困地区生机勃发,一户户贫困家庭气象一新。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洪浩尔敖包村的贫困户王翠莲在大棚锄草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南大城村村民在收获小米

贫困户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扶贫车间内制作笤帚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刺绣扶贫车间内的工艺品展示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贫困居民在车间编织汽车座垫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