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群众利益诉求的日益多元,传统社会救助工作在发挥兜底保障作用时逐步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救助对象认定难、精准救助实施难、维护利益公平难、欺诈行为惩处难等,使得原本帮扶贫困户的好政策在实际运行中诱发了一系列现实矛盾。对此,巴林左旗结合当地实际,在细化标准、健全机制、创新手段、优化服务上不断探索,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从年开始,巴林左旗以增进贫困群众福祉为目标,围绕“低保解困、特困解安、临时解难、边缘解忧”探索实施了“四位一体”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把精准实施社会救助作为筑牢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四位一体”,即以“收入核算”为标,精准化实施低保救助,解基本生活之困。对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收入明显低于最低收入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坚持“以算为主、以评为辅、以核为准”原则,落实国家最低保障政策;以“日常护理”为要,标准化实施特困救助,解居家照料之安。针对特困人员(农村牧区“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无人照护问题,整合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管理办)、敬老院、医疗机构等力量,创新形成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契约化管理服务新模式,提高特困人员生存质量、生活水平;以“雪中送炭”为本,规范化实施临时救助,解天灾人祸之难。针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以“多方联动”为基,社会化实施边缘救助,解不测风云之忧。对于收入水平略高于最低保障线标准,但受其他因素影响易跌入贫困线以下或实际生活有困难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加大其他专项救助工作力度,提高边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精准核算细化低保救助
巴林左旗碧流台镇西山湾村村民吕中悦告诉记者,自从和老伴儿崔久荣被评为“A档贫困户”以来,他心里真切地感受到往后的生活更有保障了。
吕中悦提到的“A档贫困户”,指的是巴林左旗坚持“以算为主、以评为辅、以核为准”原则,推出的一套科学、精准的低保认定标准。该核算标准是该旗探索实施“四位一体”社会救助综合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认定,对受助群众实施分段分类补差救助,依据申请家庭的成员身体状况、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将其划分成ABC三档6个段位,以最低保障线为标准,实施分段分类差额救助,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提高补差救助效益。这一措施改变了以往单一标准救助的形式,使救助工作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吕中悦夫妇都是77岁高龄,且健康状况都较差,吕中悦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压,老伴儿崔久荣则长期患有腰间盘突出和腿疾,年又患上了脑梗死,动脉血管有淤块,两人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此外,崔久荣还因心脑血管疾病每年需要住院两次,折算下来,老两口一年的医疗费用就超过了元。他们的4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糊口尚且有难度,更无力支付父母高昂的医疗费用。依照目前实行的核算标准,老两口第一时间被认定为“A档贫困户”,即获得救助力度最大的一类贫困户。
据了解,为从严规范工作流程,该旗把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引入低保认定,编制了《巴林左旗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标准化操作手册》,从申请、核算、评议、审核、审批、公示、动态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工作流程和标准化告知文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全面实施责任倒查、重点抽查、考核督查和全面清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低保救助责任清、情况明、效果佳。此外,开启了“互联网+社会救助”新模式,研发社会救助自助申请一体机、掌上微救助,对接现有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系统,利用平板电脑开发了移动救助服务管理终端,增加了低保对象生存认证管理、快速审核审批、入户调查监督等功能,基本实现“一网通办”。
扶助特困提供契约化日常护理
赵云成和赵云岭是西山湾村的一对贫困兄弟,当地民政部门灵活施策,让这对兄弟“搭伙”过起了日子,巧妙地解除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哥哥赵云成66岁,听力三级残障,患有严重风湿病,处于半失能状态,此前一直独居的他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59岁的弟弟赵云岭是哥哥唯一的亲人,独自供养两个读大学的女儿,自己糊口尚难,照顾哥哥的重担更是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兄弟俩此前也享受着相关政策帮扶,然而随着哥哥逐渐年迈失能,他们的生活越发艰难。了解到赵家兄弟的情况后,民政部门对他们采取了特困救助,让弟弟赵云岭担任哥哥赵云成的护理员,负责哥哥的饮食起居,而作为护理员的弟弟每个月能领到多元的护理补贴。这样一来,哥哥有了贴心的人照顾,弟弟有了一份工作,一举两得。赵云岭告诉记者,这个护理员制度很正规,镇民政办为他们发放了统一服装,并组织每个村的护理员去镇上进行专业培训,签订了护理协议。
巴林左旗根据特困人员无人照护的问题,创新形成了为特困人员提供日常护理的“契约化”管理服务模式。该模式具有三大特点:实施医养结合救助。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双轮驱动”,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主要是苏木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承接特困群体照料护理、康复保健、心理疏导关怀等服务;实施精准护理救助。政府购买专业机构对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进行评估,面对失能特困人员(老年人和残疾人)百样层次、千样类别问题,变“大众化”供养为“个性化”服务,小灶式的“私人订制”护理服务,保障了特困人员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确保其日常生活有保障、生病住院有照料;实施法治方式救助。将企业契约化管理引入特困供养工作,旗政府、苏木乡镇政府(街道办)、民政局、嘎查村、供养机构(社会组织)、照料护理员和特困人员等各方之间形成“一个主轴、一个副轴”契约关系,以法治视角创造特困供养兜底“一张网”,以法治思维制定供养政策制度“一条线”,以法治手段促进护理服务监督“一个面”,以法治方式推动“三权一制”长效发展“一群人”。通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全过程法治化运行,加快补齐社会民生领域法治建设的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资金和服务真正落实到特殊群体身上。
雪中送炭救助群众于急难
急难救助最易成为社会救助体系中的“短板”,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些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时,很多社会救助方案往往难以及时到位,进而造成群众不满。所以,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发挥救急难功能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益,确保社会救助安全网网底不破的必然要求。巴林左旗以雪中送炭为本,规范化实施临时救助,第一时间为困难群众化解急难、兜住底线。
去年冬天的一场大火将碧流台镇居民刘玉朋的房子彻底烧毁,当时刘玉朋独自一人在家,由于火势过大,来不及施救,最终整座房屋连同所有财产都付之一炬。“听说我家遭遇了火灾,镇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同志马上赶来,把我们安置到了亲戚家里住下,还送来了米面粮油和被褥这些生活物资,又给了我元钱,让我们先放心地过个年,烧毁的房子也承诺第一时间为我们重建。”如今,刘玉朋的新房眼看就要落成,老两口喜出望外:“我们的新房子已经开始安装窗户了,再过些日子就能住进去了。按照政策标准,镇上给我们新盖的房子比以前住的老房子好多了,多亏有镇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帮助,虽然遇到了火灾,但我们老两口没遭罪。”
为了让救助及时、精准、到位,巴林左旗从三方面做出了改进:健全救助制度体系。着眼托底、救急、解难,制定《巴林左旗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将救助范围明确为急难型、支出型、特别救助型和一般型四大类。细化救助类别,统一收入核算标准、救助标准,使临时救助有据可依、更加精准、更加规范。强化救助合力。链接妇联、团委、教育、卫健委等部门资源,对困境儿童、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长期慢病的困难家庭,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灵慰藉、文化关怀、健康体检、物质资金扶助等个性化救助,变救助资源“碎片化”为“系统化”。全面提升救助效率。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一把手”、嘎查村两委等组成民主评议小组,把1到3个月临时救助金的审核审批权限委托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实现救助工作“放管结合”,形成急难困难“先行救助”、支出困难“主动救助”、一般困难“精准救助”的救助格局。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对贫困人口设立特别救助金,助力脱贫。
边缘解忧织密救助保障网
记者在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白音坝村见到马利军时,他正在家里照看瘫在炕上的儿子。马利军说,老伴儿因为双肾结石和腰腿病,医院治疗了,自己只能留在家里照看儿子。今年已经44岁的儿子因为先天智力残疾并患有精神分裂,外加身体每况愈下,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生活不能自理。
成年的儿子享受着低保散养户的政策红利,而马利军和老伴儿却一度因为未达到贫困认定标准而止步在救助政策之外。一边要照顾失能的儿子,一边为生计担忧,这让马利军一家境况越发窘迫。随着巴林左旗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像马利军夫妇这样的低保边缘户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马利军和老伴儿年被评定为贫困户。现在,每个季度元的护理费,儿子五保散养的救助金和老两口的低保,一家人已经可以维持正常生活了。马利军还根据救助政策被镇里聘任为儿子的护理员,照顾儿子的同时又多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在巴林左旗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贫困面广,扶贫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被遗漏在救助网之外的“边缘”户,他们的生活境况与贫困户相差无几,但却因为某些指标未达到认定标准而无法享受到精准扶贫的政策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为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让困难群众不再被遗漏,该旗实施了更加科学的制度认定标准,制定出台《城乡低收入家庭综合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完善低收入家庭收入、家庭财产认定程序和准入程序,为精准认定提供抓手和依据。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工组织、慈善机构、第三方公益性社会团体、社工专业人才等的作用,募集资金、物资,打造社会救助政策统筹衔接、救助措施互相补充、救助服务机制高效便捷、兜底保障坚实有力的多层次综合社会救助模式。因需实施政策支持。依据低收入家庭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资助参保参合、基本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门诊定额救助等措施,让不同类型的低收入群体得到医疗保障,有效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同时,探索实施惠民殡葬救助,对无自有住房租房居住的城镇困难户,给予住房保障政策扶持。
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巴林左旗的社会救助网络日益完善,救助过程公开公正公平,疏解了群众情绪,维护了社会和谐。社会救助评定有章可循,堵塞了机制漏洞。弱势群体识别高效精准,实现了应保尽保,织密了保障网。资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发挥了最大效能,凝聚了群众力量。群众工作导向奖罚分明,提升了文明程度,增强了法治观念。目前,巴林左旗低保标准化认定体系被评为年度十大全国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活动成果案例;巴林左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和管理通过全国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巴林左旗特困供养人员认定和管理体系首家通过全国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来源:赤峰日报
编辑:乌伊罕、王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