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旗里来,满身帮扶经。走村又串户,带来新门路。干的好不好,百姓最知晓。要问亲不亲,胜似一家人……”
这是哈拉哈达镇三胜村群众自编自唱的顺口溜,被乡亲们交口称赞的正是旗里下派到村里驻村第一书记斯钦图。
年3月,斯钦图受组织选派来到三胜村,面对这个贫困的“大家庭”,他深感带领“大家庭”脱贫的责任重大。他从基础的事情做起、从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最关键的事情做起、与三胜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讨,确定了,“强组织、兴产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出一条以种植和绑扎笤帚苗产业为主导的致富之路。二年来,三胜村累计脱贫户人,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他们说:“多亏来了个斯书记”。
三胜村位于哈拉哈达镇西北部,全村耕地面积4.3万亩,辖区三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常住户户人,是该镇典型贫困村之一。上任以后,斯钦图深入了解村情村貌,迅速转换角色,积极协调与扶贫工作队和包村领导干部的工作关系,做好村里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信息采集结束后,斯钦图和村“两委”工作人员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制定了三胜村整村脱贫发展规划,带领乡亲们走上增收致富的脱贫之路。
“小斯书记把党组织生活搞得很规范,增强了党员身份感,好多党员在村里发展产业、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李向荣说道。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斯钦图抓住党员干部转作风、做表率的这个“牛鼻子”,全力抓好党建工作,着力建好党建阵地,建立健全机关党建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工作中,他紧紧抓住党员干部的思想不放松,着力提升基层党员群众的党性意识,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凝聚了党支部的活力和战斗力让村委会班子及党员坚定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一个村发展得怎么样,产业是一个硬指标和方向标。没有产业,群众增收就是一句空话。为了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和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稳定脱贫,斯钦图结合区、市、旗、镇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积极对接主管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照下,通过村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年1户购驴1头,补贴元,年74户购羊只,每户补贴元。年47户建设棚圈,每处棚圈60平米,每平米补贴.3元。全村资产收益贫困户人。
村民鲍俊峰曾是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斯钦图帮他制定了发展羊养殖的发展计划。如今,养殖棚里存栏生产绒山羊母羊14只,年产羊羔9余只,现人均收入达1.4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棚圈养羊增收致富。“要不是靠着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我真不知道我们家的日子咋挺过来。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党委政府和驻村第一书记斯钦图对我的帮助,让我过上了好日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谢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村民鲍俊峰真诚地说。
“政府每年给我一万元的工资,不仅为保护林业资源出一份力,还能增加一份收入。我也能光荣地脱贫了,在工作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哈拉哈达镇三胜村贫困户李秀生谈起自己成为生态护林员经过时,心情十分激动。
年6月,经过多方奔波努力,结合本村自身发展优势,利用本村笤帚苗种植面积大这一特点,争取京蒙帮扶资金筹建笤帚苗子厂一处,把笤帚苗厂房租赁给村里能人大户集中经营,发动村民种植笤帚苗子品种包括小矮人、龙江二号等多个品种,实现笤帚苗种植面积亩以上,发展笤帚苗加工合作社1个、培养技术工人30人,其中贫困户20人以上。就这样,村集体经济初见雏形,斯钦图大刀阔斧的干了起来。老百姓们说:“俺们村笤帚苗子厂的建成和合作社的成立促进老百姓的增产增收,我们幸福的好日子有了好盼头”。
三胜村党支部书记魏振生说:“驻村第一书记斯钦图经常走访百姓,拉家常、嘘寒问暖,并通过对老百姓做一些点点滴滴的实事,切实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增强与村民的感情,是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通过光伏集体经济分红5万元,82户人,每人.2元。还和支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商议,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旗林草局和镇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发展庭院经济项,种植蒙古野果和沙果共棵,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带动49名贫困户种植蒙古野国和沙果棵,目前产业长势良好,预计每棵果树年均收入可达到元左右。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斯钦图无怨无悔的付出,见证了哈拉哈达镇三胜村的变化。
在驻村以来,他每天加班到深夜,在村部门前的广场边回首三胜村肃穆的村委会的办公室,斯钦图总能看得到所有窗户依然亮着灯光。那个时候,他的心中总是充满温暖,充满前行的力量。他知道,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他并不孤独,那是因为有驻村的同事在与他同行。
作为精准扶贫的践行者和驻村扶贫工作的一员,斯钦图将继续带着感情,带着职责,也带着任务,把本职工作当作崇高事业来追求,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勤奋敬业给村里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把党的关怀传递到了百姓的心里。
来源:巴林左旗扶贫开发
编辑:乌伊罕、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