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建设和产业振兴双核驱动下,旅游扶贫就像是饱吸营养的花朵,盛开在肥沃的土地上。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巴林左旗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把提高文化旅游扶贫能力作为重点建设工程,从基础设施、线路延伸、人才培训等方面推进旅游扶贫全面发展,让家乡的风景变为脱贫致富的“钱景”。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当地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依托临近公路沿线的优势,现已建设30座特色蒙古包,同时经营食宿、骑马旅游观光等民族旅游项目,打造民族文化体验、蒙古风情度假旅游二合一的“牧家乐”项目。通过进一步开发美食、观光、体验住宿、摄影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实现当地剩余劳动力本地吸收就业,在解放一部分困于传统生产生活的年轻劳动力、增加嘎查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因人发展、因户增收,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召庙旅游景区工会代表那木拉介绍说:“我们开设店铺销售民族特色纪念品和当地特色产品,通过代买、分散销售等方式带动了当地10多户牧民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并在旅游区域通过开办饭店、出租停车场、销售供香等带动增收。”
借助左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的有利契机,查干哈达苏木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通过景区建设带动贫困户脱贫。当地蒙古族农牧民直接参与旅游就业的有余人,间接带动就业余人,每人年均增收1万余元。
多年来,巴林左旗以“保护生态、立草兴牧、发展旅游、立足多元、和谐稳定”为工作思路,申请项目资金余万元,申报旅游扶贫示范项目6个。紧紧围绕建设“契丹辽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以繁荣文化旅游为抓手,全力打造以巴林左旗为核心的契丹辽文化体验游王牌,从而提升左旗旅游业的吸引力、市场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