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五京路路相连先以上京后以中京为中心

又是春天,春天的草原水草肥美,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它们都在宣告着:春天来了。但这个春天有些寂静。以往每到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大明塔庙会上,总会有来自内蒙古、辽宁、北京、黑龙江等省市客商和游客云集于此,10万人进行商贸交流。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型活动暂停举办。

但多年前的哪个春天,随着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一声令下,这里成为修筑辽中京的工地。于是辽朝“择良工于燕、蓟,董役二岁,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拟神都之制,号曰中京,府曰大定。

辽代相继修建了上京临潢府(赤峰市巴林左旗)、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谓之辽代五京。而大明塔就在辽中京大定府的遗址上。

千百年来,大明塔默默地注视着这片草原上阡陌交错的道路,它看见过契丹的兴盛,也见证了辽代的衰亡……

澶渊之盟后

辽周边形势与辽中京的建立

辽是契丹人在北部草原兴建的一个封建王朝。年,在碧水潺潺的西辽河畔,契丹各部诸王在此议事,会上“选举”耶律阿保机为契丹人的“汗”,这个“汗”就是后来称雄北方的辽太祖。

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公元年北宋灭北汉,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在北宋统治时期,东北和华北有契丹人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和回鹘建立的西州回鹘政权。有的出现在宋建国以前,有的出现在宋建国以后。

年,耶律隆绪时期,随着燕云诸州并入和西夏附辽,特别是辽、宋订立“澶渊之盟”后,

正式形成了辽、宋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从此结束了双方长期的战争状态。在此后的多年中,双方基本未有大的战争,这对南北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特别是对辽统治区的发展和契丹族的社会进步更为有利,辽利用这一相对的和平环境对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行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交通方面,可谓是四通八达,路路相通。

辽朝在西方人眼中比后起的西夏和吐蕃强盛,所以辽的上京就成了西方和东方商旅、使节汇集的中心,同时它的声名远远盖过了宋朝。西域至辽上京有两条路:一走“丝绸之路”,入西夏,直抵上京;一走漠北,经漠北可敦城(今蒙古国),沿克鲁伦河至上京。

澶渊之盟是辽王朝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虽为兄长的北宋每年需要“送给”兄弟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几年下来,增强了辽朝的国力。宋辽结盟后,两国间每年互派使者去祝贺新年和庆贺太后及皇帝的生日,双方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日趋频繁。辽王朝为了在接待宋使时显示国富民强,又便于皇帝的“四时捺钵”,于是决定在上京与南京之间的原奚王府所在地建立中京城。

《辽史》生动地记载了辽圣宗到此地筹划中京城时的喜悦心情和建城过程:“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阁之状因议建都。”于是年春,耶律隆绪一声令下,辽中京开建。

辽中京现在虽然芳华已逝,但东西宽米、南北长米的轮廓依稀可见。最引人注目的是辽中京内城的正南门外东侧的大明塔,高80.22米大明塔是辽王朝的第一高塔,至今巍巍屹立。

开拓道路

以上京中京为中心的交通体系

在北方草原上耶律家族不仅建立了辽中京,而且通过东北、西北、西南等部族、属国的进贡和货物交换关系,以及宋朝的定期进贡与双方民间的贸易的基础上,在辽国境内形成先以上京、后以中京为中心,联系其他三京及其通往“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的交通格局。

辽初,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多次从契丹根据地或城皇都上京四处征战毗邻各部族、属国和后唐,扩展疆界和开拓道路。据《辽史-太祖纪》和《太宗纪》记载,主要有以下几条路:

通室韦道,唐天复元年(年),耶律阿保机从上京北出,经吉林省洮安县、乾安县,渡松花江,转北沿纳漠尔河至室韦王府(今黑龙江省嫩江县)等诸部。

通黑车子室韦道,契丹建国前后,耶律阿保机多次出兵征伐黑车子室韦。自契丹上京北行,经兔儿山(内蒙古西乌旗)至黑车子室韦(内蒙古东乌旗)。

通奚王道,辽太祖五年(年),征讨奚王之地,自上京西南行,经内蒙古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涉查干沭伦河,渡西拉木伦河),转向东南到内蒙古翁牛特旗,再南行经赤峰市、喀喇沁旗至奚王牙帐驻地(内蒙古宁城县)。

通突厥吐谷浑诸部道,唐末,突顾、吐蕃部分部众散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耶律阿保机称帝后,契丹开始对西南、西北的突厥、吐谷浑、党项诸部进行军事征服。由上京出发,经察右前旗黄旗海,青冢(呼和浩特昭君墓)、渡黄河至河套东部。另外,沿上述道路中的察右前旗可南下云中(大同市),由青冢往南,经唐代设立的单于都护府(内蒙古和林格尔)东向至朔州(今山西省朔县)。

通乌古部道,神册四年(年),辽太祖命皇太子率军进攻乌古部(活动在呼伦湖周围的部族)。从上京北出,经兔儿山,渡霍林河和哈拉哈河,至海刺水(海拉尔河),抵乌古部诸部。

通中原五代的道路,契丹建国初,在征服奚王之后,又自奚王牙帐南下,出长城渝关(山海关)、古北口、居庸关、进出幽州、蓟州和平州。

通阻卜等诸部落道路,辽天赞三年(年),太祖大举征伐漠北的“吐谷浑、党项、阻卜等部”。自上京西北出,经黑车子室韦道到“素昆那山东部族”(蒙古乔巴山市一带),再逆胪朐河西行,经肯特山(蒙古),西行到阻卜驻牧地乌鲁古河(蒙古鄂尔浑河)。然后,过杭爱山,破“胡母思山诸部”,至业德思山,再逾流沙,转西南行至“浮图城”(西州回鹘的北庭)。另外,从杭爱山南下,到居延泽(内蒙古阿拉善盟),再逆弱水西南行至甘州(甘肃省)回鹘部。

通渤海国道。耶律阿保机征服西部和西北部的各部族之后,于天赞五年(年),大举亲征渤海国。从上京东南行,过西拉木伦河,到吉林农安县,再东南行至忽汗城(渤海国都,黑龙江省宁安县)。

路路相通

五京之间的路网活血化瘀

从辽太祖到辽兴宗耶律宗真时,辽国境内始形成五京并立的局面。即以太祖初的皇都,太宗时改为上京;天显三年(年),迁东丹渤海国民于东平,会同元年(年)改称东京;后晋高祖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后,太宗升幽州为南京(北京,又称燕京);统和三十五年(年),圣祖在前奚王牙帐驻地(内蒙古宁城县)建中京;重熙十三年(年),兴宗亲征夏国时,升云中(山西省大同市)为西京。五京的交通关系中,上京与中京是辽政权的根本所在。辽圣宗耶律隆绪以前,上京是皇都,圣宗以后,中京逐渐取代上京的地位。这是因为中京地处上京、南京之间,交通地位更为重要。东京以制渤海,沟通与东部沿海的联系;南京以制燕云,是辽南部的重要城镇,为通往宋的交通要冲;西京自燕云入辽后,成为辽西南方面的边防重镇和对西夏等国进行贸易的市场。

上京至中京驿路,这条道路系战国时燕国右北平郡(内蒙古宁城县)通往东胡的旧路。辽太祖五年(年),耶律阿保机亲征奚王部时,开拓了上京至中京的道路。圣宗时,在前奚王府营建中京大定府后,下令上京至中京沿途设置驿馆,成为辽代较早建立的一条驿路。其行经地区是:从上京西南出,经巴林左旗,过潢水(西拉木伦河)石桥后,再经翁牛特旗、喀喇沁旗,至中京。全程长达里。

中京至南京驿路,此路是辽、宋政治和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重要通道。其驿道走向为自中京西行,经宁城县,过泽州(河北省平泉县)之北,向西过东河(今老牛河)、柳河(今伊逊河),再向西南过滦河、霫水(今兴州河)、大十八盘岭,入古北口(密云县),再经密云、顺义至南京。

上京至东京驿道,圣宗以前,从上京至东京共有三条道路:一路从上京东行,经通辽开鲁县,过西拉木伦河东南行到科尔沁左翼后旗,过沈阳至东京;一路往东南,经翁牛特旗、辽宁阜新、沈阳至东京;一路西南行,经内蒙古林西县,转东南行,到内蒙古熬汉旗,再经盘锦至东京。圣宗以后,辽国的政治中心由上京移至中京,交通中心亦随之南移,由上京至东京,要经过中京,并在中京至东京间设置驿馆,驿路走向:从中京东行,经辽宁建平县、朝阳市和义县至东京。

上京至南京道路,以上京西南行,过潢水石桥,渡西拉木伦河,入多伦县到正兰旗附近,经赤河北省赤城县、涿鹿、再过八达岭,入居庸关至南京。这条道路虽不是辽的驿道,但很重要,因为辽代皇帝驻跸南京时,常到赤城县独石口避署。辽初用兵中原时,也常以上京直趋承德,下独石口入居庸关至南京。

中京至西京道路,从辽中京大定府西出,经正蓝旗闪电河,入沽源县、张北县,经察右前旗至西京。

这些道路不仅连接了辽境内各座重要城池,也对辽国的交通体系起到了活血化瘀的作用。

穿越公里

上京至奴儿干城的“鹰路”

上京至奴儿干城道,是女真人五国头城(黑龙江依兰县)向辽进贡名鹰海东青的专用道路。故又称鹰路。海东青是一种非常珍稀的猛禽,在一千多年前是女真族的象征,这种鹰捕食天鹅,辽朝的皇帝和权贵们很喜欢这种迅猛快捷的禽类,后来把拥有这种鸟作为地位、身份的象征。辽朝上下为了得到这种猛禽,常常不断的派兵向女真族征讨,要求进贡海东青。同时,这条鹰路又是辽帝春季到长春州东北的鸭子河或挞橹河(内蒙古洮河)放鹰捕鹅捺钵之路。

这条道路是从上京东行,经龙化州(内蒙古奈曼旗),沿今西辽河上游行,过辽宁省昌图县、吉林省怀德县、农安县,再东北行,到黑龙江省阿城市一带,然后沿松花江行,与五国头城越里吉部相接,继续沿江东行至奴儿干城。奴儿干城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这条道路长达余公里,横跨松辽和三江平原,穿过黑龙江省完达山脉河谷地带,鹰路西部地势平坦,东部群山环簇,溪涧纵横,又有大片沼泽,行路十分艰难。

因俗而治

“四时捺钵”之路上百官随行

契丹建辽余年,因俗而治,其境北仍保持游牧民族的特点。“以畜牧、田渔稼穑”为业,继续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辽太宗取得燕云十六州以后,其辖区包括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但并没有完全改变其游牧渔猎的风习“秋冬违寒,春夏避署,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皆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这是《辽史-营卫志》对“四时捺钵”的描述。

春季捺钵之路走上京至奴儿干城之路到长春东北35里的“鸭子河(松花江)设帐,晨出暮归,从事弋猎”

夏季捺钵之路由上京北向,经黑山(巴林左旗西北)到东北的兔儿山。“六月上旬至。居五旬,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

秋季撩钵之路由夏季捺钵,即“自纳凉处起牙帐”,走兔儿山至上京路,然后,再东南向至“伏虎林(林在翁牛特旗白音他拉)”设帐“入山射鹿及虎”。

冬季捺体之路由“伏虎林”东南至永州东南三十里的白马淀,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地坐冬。

辽代“四时捺钵”,以夏,冬两次最为重要,辽帝去捺钵处,契丹大小官僚及汉人宣徽院所属百官皆随从出行,夏、冬行在所召开政事会议并处理朝政,每次会议完毕,辽帝拔牙帐起行,到春水秋山的行猎地点,契丹全体官员及部分汉官扈从随行,其余官吏则返回中京留守,处理一般朝政。

契丹人在草原上的路有许多,除了上述介绍的多条大路外,还有南京经夹山至可敦城道路。这条道路是保大二年(年)金军大举进攻,取中京,下泽州(河北省平泉县),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从南京西逃至夹山(阴山山脉中段)及耶律大石决心西迁到腹地另建根据地的路线。

另一条重要道路就是丰州(呼和浩特)通往西京的道路。丰州地处交通枢纽,北越阴山可通往漠北,南控云朔(云中、朔州),东连西京、南京、中京,西南经云内州、东胜州、金肃州至西夏。丰州是辽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冲。一条是从丰州南下,经和林格尔县,到杀虎口、过右玉县,再经左云县至西京。另一条是从丰州往东,经内蒙古卓资县、察右前旗,南下至西京。

参考《内蒙古古代交通史》、《辽史》、《辽国交通驿道及驿馆述略》、《三朝会盟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