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天龙八部》,让许多人为大侠乔峰的悲剧人生而叹惜,在叹惜之余也记住了一个民族--契丹。
契丹国,曾经雄霸中国北方二百多年,长期占据中原民族的门户燕云十六州,成为大宋王朝多年的心头之患;高梁河之战,打得宋太宗自己驾着驴车仓皇南逃,被后世称为“高梁河车神”。
1.木叶山的传说
契丹族公元十世纪才出现文字,后来,随着帝国的灭亡契丹文也消失于历史的烟尘,现在关于契丹的历史,大都只见于中原王朝相关文献的记载。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相传在大兴安岭南麓,有两条大河向西奔流而下,一条是老哈河,另一条河为西拉沐沦河。
一天,一位美丽的天女因为天宫的生活枯燥乏味,驾着牛车来到人间,顺流而下,欣赏西拉沐沦河美景;一位年轻的仙人恰巧骑着白马,向东顺着老哈河闲游。
在两河交汇处的木叶山,二人相遇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生下了八子,繁衍成八个部落--“契丹八部”。
两人相会的木叶山也就成为契丹族的圣山、祖山。
2.镔铁一样的民族
小说《天龙八部》里,金庸老爷子在乔峰胸前安排了一片青郁郁的“狼头”纹身,从而最终确定了他契丹人的身份。而狼性也反映出契丹的一些民族的特性。
契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关于早期首领的传说:第一位首领就是传说中的养育了契丹族的仙人;第二位是一具骷髅,每遇重大事务时化为人形;第三位则是头戴野猪头,身披野猪皮;第四位食量特别惊人,养了20头羊,每天吃19头,留下的一头,第二天就会又重新繁衍出20头。
契丹族早期生活在东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边陲之地,传说反映出早期的契丹族,在苦寒之地,面对恶劣天气,以狩猎为生,生活极其的艰苦。
契丹人生活条件的艰辛,造就了坚韧的性格,契丹族的品质如镔铁一样坚韧,据研究,“契丹”在契丹中语中意思即为“镔铁”。
凭着这样的品质,契丹族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幅员辽阔的契丹帝国。
3.契丹祖山的位置
作为民族的发祥之地,“木叶山”在契丹族的具有至高无上。现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有叶木山旅游风景区,但历史上的木叶山究竟在哪里,仍有争议。
:“永州,永昌军,观察。承天皇太后所建。太祖于此置南楼,乾亨三年,置州于皇子韩八墓侧。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冬月牙帐多驻此,谓之冬捺钵。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
按记载,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交汇处有叶木山,山上建有契丹族的始祖庙,庙坐西朝东,奇首可汗在南,可敦在北。
因为文献记载的木叶山的方位,没有山,因此“木叶山”在何处?至令仍然是个谜。
一群登山爱好者,于年,在契丹故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漫岐嘎山,登山游玩时,发现一片大型建筑遗址,疑似契丹圣山“木叶山”,一时间引起轰动。
4.契丹民族的兴亡
契丹族早期的八个部落,公元六世纪左右演变为部落联盟,由于实力还很弱,因此主动臣服于突厥汗国与唐朝。
唐朝末年,王朝四分五裂,耶律阿保统一了契丹各部。公元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大契丹国(大辽帝国)。
公元年,中原“五代十国”时期,“儿皇帝”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奉送给契丹国,从而成为中原王朝几百年之痛。
此时,契丹国进入鼎盛,疆域向到达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向南达河北和山西北部;东眺库页岛,向跨越阿尔泰山,雄霸中国半壁江山。
记载契丹国鼎盛时期:“東至于海,西至金山,暨於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溝,幅员万里”
为夺回北方的战略屏障“燕云十六州”,公元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契丹,率领大军数十万,计划乘其不备,一举攻取幽州。
人们耳熟能详的杨家将的故事以及后来的“澶渊之盟”也就发生这个时期前后。
帝国的衰忘也总是历史的必然,契丹帝国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国势日渐衰败。受契丹统治的女真人乘势崛起,在完颜阿骨打率领下,日渐强大。公元年,在女真与北宋大军的夹击下,契丹国灭亡。
逃亡后的契丹族人,与当地民族慢慢融合,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