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漕运的兴衰,承载着开封府的沉浮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引言

首先声明,地图并非真正古人制作的地图,其实是现代人根据历史情况绘制的。

发现几张北宋漕运地图,发现里面蕴藏着宋辽两国都城、国界线、运河、漕运等众多有趣的历史点。

北宋漕运地图

1.国界线与宋辽都城1.1国界线与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国之间的分界线不是大江大河,也不是大山,而是平原。宋辽边界基本稳定在今天津海河口——河北雄州、霸州、徐水、满城、阜平等地以北——山西恒山、雁门关、河曲——-陕西府谷以北一线。作为两国分界线缺乏很好的山形水系作为支撑,很容易被攻击。只能说北宋与辽国因签订了《澶渊之盟》合约,双方关系良好才能长期保持这样的国界线。

宋真宗景德元年(年)十二月七日,宋辽之间达成如下契约:“共遵成约,虔守欢盟,以风土之仪物,备军旅之费用;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贼盗逋逃,彼此勿令停匿;至于陇亩稼穑,南北勿纵骚扰;所有两朝城池,并各依旧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决河道,誓书之外,一无所求,各务协心,庶同悠久。自此保安黎庶,谨守封疆,质于天地神祗,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共当殛之。”

当然,北宋为了防御,还是做了一些努力,在与辽国边境线上建起了“水长城”、“木长城”。在今天保定市范围内有一条拒马河,其出山之后分成南、北拒马河,在白沟附近合为大清河。北宋利用拒马河及周边易水、潞水、滹沱河等以及界河以南的天然带状湖沼洼淀带等优势,人为地将界河以南许多河流引入这一低洼地带,筑塘蓄水,形成一条西起今保定市以西,东到海滨黑龙港的蜿蜒里的“水长城”。此外,北宋下令河北缘边官道两旁及时种植榆榆、柳、桑、枣等树木,形成树木“城塞”,用来辅助“水长城”的防御,西至西山向东延伸到海,水、木两种防御体系形成网状,以拒契丹骑兵。但其实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而建的这两种长城,其防御效果比起真长城来差了是十万八千里。

北宋水长城

1.2北宋都城

一般来说,首都代表了国家的脸面,几乎没有东西能够代替。根据常识我们可能觉得一个国家只需要一个都城就可以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中原的唐宋,还是北方的辽金等国家,都同时有多个都城。

唐朝在名义上就有三个都城,除了长安以外,还有洛阳和太原。北宋设置了四座都城,首都是东京开封府,另外还有三座陪都,即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那为什么北宋设置这么多都城呢?其实北宋设置的四个都城,有政治、历史、军事等诸多原因。

辽宋都城

中国自先秦时代到五代十国之前,都城主要是选择长安和洛阳。但是唐朝末年战争频繁,长安和洛阳遭到了严重破坏。当时的开封是连接大运河和黄河的枢纽,在水运方面大大缩短了与长江以南的距离。五代以来,后梁、后汉、后周的都城都先后设在开封。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系后周大臣,自然选择了开封为都城。

然而开封无可依仗的山川形胜庇护,经常战乱,处境很危险。洛阳的水运非常发达,洛阳地势非常适合作为都城。况且北宋继承的是后周衣钵,故仍以洛阳为西京陪都。宋太祖想迁都洛阳但遭到赵光义以及群臣反对不了了之。虽然迁都未成,但是宋太祖在西京巩县卜占陵地,确定了西京宋陵区,北宋皇帝驾崩后均葬于此。从此,“内守宫钥,外奉园寝”,成为西京河南府的重要职能。

南京应天府,在隋唐时称为“宋州”。宋太祖在当皇帝之前担任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宋州是赵匡胤的龙兴之地,因此在称帝之后,取国号为“宋”。宋真宗即位后,为了强调宋朝的合法性,下诏称宋太祖建立北宋是顺应天命,将宋州改为应天府,几年后升应天府为南京。后来南宋开国君主赵构也选择在商丘正式即位。

北京大名府并不是当今首都北京,而是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的大名县境内。大名府能升为陪都,最重要的是它的军事地理位置。当时北方的辽国一直是宋朝的心腹大患。大名府南北通衢,是中原地区通往河北及塞外的咽喉,也是北宋黄河以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素有“北门锁钥”之称。因此,大名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抗击辽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军事基地。宋仁宗建大名府为北京,任以重臣,号令全路,对故城营建一如“东京故事”,建成的北京外城周长48里,宫城周长3里。后来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百年无大战,北京大名府作为军事重镇的功能也日益衰落。后金国南下灭亡北宋,整个北方领土全部被金朝占领,北京大名府辉煌不再。

1.3辽国都城

辽国历史上一共设有五座都城,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左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核心是上京。那么辽国为什么设置这么多都城呢?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是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古代交通不顺畅,国家领土又相对比较庞大,生产水平又差别较大,各部分之间缺乏连接很难成为一个整体。这些地方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统治意义,设置五个都城,便于五个都城各自负责自己片区的防御与皇权统治。与北宋官僚系统都设在东京汴梁不同的是,辽国的官僚机构却设在了不同的都城。

辽国崛起之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政权,所以当时辽国根据地临潢府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第一个首都。五座都城中,临潢府是辽国真正意义上的首都,其他的四座都城不过是其陪都。

后来随着和中原王朝的接触越来越多,辽国开始仿照北宋首都开封修建了第二个都城中京府。中京大定府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这座都城于辽圣宗时期开始修建,直到辽兴宗时期才修建完成。后来大定府成为了辽国“商业大都市”。

东京辽阳府位于今天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府本来是渤海国首都,后被辽国吞并。到了辽太宗时期,这里成了辽国在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并改名为东京府,在军事上起到控制渤海、女真等族,防御高丽的作用。

南京析津府位于今天北京市,由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送给辽国,辽太宗“升幽州为南京”。随后,辽太宗在这里部下了重兵,并且建立析津府以有效控制燕云十六州。析津府成为宋辽对峙的前线阵地,足以见得析津府对辽国的重要性。

西京大同府的建立主要是迫于西夏的军事压力。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建国后的李元昊不断对辽发起挑衅,辽兴宗于重熙十三年(年)讨伐西夏失利,辽夏两国关系恶化。为更好防御西夏,加强对西南各游牧部族的统治,年“升云州为西京,府曰大同”。西京的建立着重体现出军事防御功能。西京在辽朝与中原的经济交往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辽朝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辽国五京的建立是随着辽朝领土的不断扩张,为了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进行有效统治,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需要而建立的,是辽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典型表现。

辽五京分布图

2.大运河与漕运2.1大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其实发生在南宋以后。在此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而在当时,河运是主要的交通手段,北宋时期的运河主要是由隋唐大运河组成。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到涿郡,开凿了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从北往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全长多公里,沟通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当时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自公元年起花了10年时间先后挖通济州河、会通河,航程缩短为1,公里,形成中国大运河的第二次南北大沟通,也就是今天的京杭大运河。

元代运河图

浙东运河最早可上溯至春秋晚期越国开凿的“山阴古水道”,从绍兴东郭一直延伸到曹娥江旁,全长20余公里。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

大运河构成

2.2漕运

古代运河的发展其实与漕运息息相关。大运河最大的作用就是漕运。狭义上的漕运就是指利用水路来运输粮食的一种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漕运运输的商品不只局限于粮食,茶叶、食盐等各种商品均有。

漕运的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历经秦汉,隋唐,到了北宋时期,漕运获得长足发展,漕运网四通八达,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漕运方式更加完善,使漕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漕运带动了运河沿岸的生活,兴起了很多城市与村镇。直到今天,大运河仍发挥着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隋唐之前经济、政治中心一直在关中一带,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陆运,隋唐之后随着经济中心不断向南移动,四通八达的河流系统得到充分的利用。北宋时期开封附近河流系统十分发达,在此基础上北宋开凿了四条漕运线路,汴河线、蔡河线、金水线、广济线,流贯城内,以通各地漕运,合称漕运四渠,形成了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汴河、蔡河、五丈河,作为漕运各地物资进京的黄金水道,被赵匡胤夸作宝贵的“三带”。汴河,更被视作东京的生命线,“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每年漕粮定额为万石,最高年份有万石,这些漕粮足以保证百万人口的生存。北宋的漕运路线主要是从江南前往开封、洛阳、长安一线,此外,济水一线也有漕运。

北宋漕运四渠图

3.开封因漕运成为首都

隋唐时洛阳能成为重要陪都甚至帝都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近黄河,方便水运,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很大程度就是为洛阳服务的。唐安史之乱后,北方藩镇林立,军阀混战,严重影响了经济生产,北民南迁,经济重心也一直往南移。北方王朝很大程度上需要仰仗南方的供养,而南方的物资北上,运河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开封无天险可守,这就需要在首都驻扎大量的禁军。而开封被五代四朝皇帝以及大宋皇帝选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近水。朱温是第一个定都开封的五代皇帝,不仅因为开封是他的老巢,还因为开封近黄河,周围水系发达,是连接大运河和黄河的枢纽,方便从南方漕运各种物资。

北宋以开封为中心的运河图

运河的发展为开封崛起提供了机遇,而漕运的发展更为开封繁荣提供了动力。开封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的都城,根本的原因在于开封处于“四达之会”,使其能够控制富庶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和太湖地区。开封自身并非一个富庶地区,北宋王朝只是企图利用发达的漕运使他们的都城更接近于富庶地区,补给京师之所需。漕运不仅能够养起北宋一朝君臣还能养起守护开封的几十万禁军。因此,开封在五代与北宋时期能够作为都城受到重视,并一度繁荣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与漕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京汴梁城

北宋东京城(现今开封),城池之大,难以想象,有三道城墙,全城规划整齐。东京城是一座矩形城,由宫城(皇城)、内城(旧城)、外城(新城)组成。三个城的城墙外,都有护城河。东京的街道像棋盘一样规划的十分整齐,他以四条干道为主,贯通全程。其中,最主要的街道是从皇宫宣德门南去,通过里城朱雀门,直达外城,长达十多里,是皇帝祀祖,举行南郊大礼和出宫游玩而往返经过的主要道路——御街!北宋东京城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全城有四条河流进城中,它是我国古代城池规划上的一个创新。东京城商业发达,商店多沿街设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城的繁荣景况。

北宋东京城及水运图

4.结束语

北宋之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距离开封尚有一段距离。此后,黄河经过多次改道,逐渐南移,在开封境内频繁决溢。开封的“生命线”汴河也在此过程中淤塞断流,最终彻底消失。北宋末年,漕运四渠先后堙废,开封的水运交通随之衰落,昔日凭借水运之利繁荣起来的城市,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再后来,宋金以淮河为界,处于分裂对峙时期,大运河无法再将东南的粮食运到北方,漕运功能无从谈起。至元朝,政治中心北移,以及海运开通,大运河经过裁弯取直,不再经由洛阳和开封。开封、洛阳运河段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开封、洛阳政治经济地位随之衰退。

进入近代,开封再次因为黄河错失铁路发展“快车”,将交通优势拱手让给隔壁默默无闻的小县城郑州。随着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顺理成章地在年取代开封,成为河南省会。年,开封下辖的新密、登封、新郑、中牟、巩义5县划归郑州。如今的开封,已沦落为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开封GDP仅相当于郑州1/5,在河南17个地级市中仅位列第11位。

陇海铁路、京汉铁路交汇处的郑州

一座因运河因漕运而兴起的城市最终也因运河漕运的没落而没落,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