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元代有一位著名廉吏在雷州打恶除黑,兴办学校,兴修水利,为雷州老百姓谋福祉,老百姓尊他为“父”,这个官员是谁?李龙《乌古孙泽在雷州》整理和考证了这位被老百姓尊为“孙父”的官员—乌古孙泽在雷州造福老百姓的历史事迹和贡献,为当前社会主义廉政建设提供思考。
元世祖忽必烈像(网络图片)乌古孙泽在雷州
李龙
元代初年,在雷州地区广泛流传着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这样唱的:“泻卤为田兮,孙父之教。渠之泱泱兮,长我粳稻,自今有年兮,无旱无涝。”它的意思是说:“盐碱地变为良田啊,是孙父的教导。水渠荡起泱泱的波纹啊,长成粳米良稻。自今后有丰收年啊,再无有旱涝。”这里的“孙父”是指谁呢?他在雷州做了什么好事,获得老百姓如此的颂扬呢?
原来,这个“孙父”,叫做乌古孙泽(—年),字润甫,号懒斋,内蒙古临潢人(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他在任期间,抓贪官,惩恶霸,兴学校,修水利,做了许多有益于雷州地方的好事。老百姓感戴其恩德,尊他为“孙父”。下面择其数事介绍如下。
陈昌齐《广东通志》关于乌古孙泽的记载一、查办海北元帅薛赤干贪赃事,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和利益。
乌古孙泽廉能爱民,惩恶扬善,是一个颇有政治远见的廉吏。《元史·乌古孙泽》载,他的祖先为女真乌古部,因以乌古为姓。祖父乌古孙璧,为金代明威将军、资用库使,曾随金代皇帝迁到汴京。父名乌古孙仲,为人豪爽,洒脱不拘,但教子特严。又称,乌古孙泽自小接受极严的家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一切求诸己,不事章句,才干过人。”长大后,他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先后任兴化知军、永州路判官、广南西道宣慰副使等职。虽然他生长于北方,后来被调到南方的福建、广西等地为官。他理政有方,政声日著。
至元十七年(年),元政府设立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隶属湖广行中书省,辖雷州、化州、高州、钦州、廉州等5路及海南岛的乾宁军民安抚司(先为琼州路)、南宁军、万安军、吉阳军,共9路、司、军。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掌管军民之事。其长官为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佥都元帅府事,权力极大。至元二十九年(年),海北元帅为薛赤干(又译锡齐罕),在雷州地方胡作非为,大肆掳掠人口、耕牛和金银等财物,被瑶民符文真告发:“海北元帅薛赤干赃利事觉,行省檄泽验治。”时任广南西道宣慰副使的乌古孙泽被湖广行省派遣去查处。乌古孙泽承此重任,“驰至雷州”,深入民间查访案情。最后,“尽发其奸赃”,即查清了薛赤干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纵所掠男女四百八十二口、牛数千头,金银器物称是。”就这样,乌古孙泽解救了被薛赤干掠去的名群众,归还给老百姓被掠去的数千头耕牛和大量金银器物。查处薛赤干这个贪官污吏,是元朝初年雷州官场史上一项重大政治事件,立即引起轰动。老百姓“欣忭相庆”,拍手称快。其他官员也得以惩戒,雷州官场迎来了清新的政治空气。
万历《雷州府志·乌古孙泽》记载二、调任海北、海南道廉访使
乌古孙泽秉公办事到处传扬。广西肃政廉访使举荐他为地方“风宪”大臣(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御史台(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向朝廷启奏,请朝廷委予重任。奏称:“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任。”(汲长孺、赵充国均为西汉名臣)(《元史·史乌古孙泽》),大德六年(),朝廷下诏:“擢孙泽为海北、海南廉访使。”从此,他与雷州接下不解之缘。
他上任后,“廉洁自守,伦义不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采取了一系列兴学校、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
(一)重学兴教,把老百姓输纳给地方长官祭田的租米交给学校分配学生使用。
按照元朝惯例,做官的都被授予“圭田”(卿、大夫、士祭祀用的田地),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后来计月征收。孙泽到任才三个月,老百姓按惯例给他纳租:“民输纳给他的租米计五百石”。他心里很不安,觉得有愧于老百姓。便说:“‘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孔子教导说,为君主效力的人,首先是要办好事,然后才领取俸禄。我来此视事时间不久,而禄四倍,于情不安)。于是,他就根据自己日常用需要“量其所需”,只领取一些,其余的大部分都交给学校分配给学生用,以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万历《雷州府志》也有这样的记载:“圭田至租,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平时,他的生活十分俭朴,一件布袍子穿了好几年。其妻子和家人也不搞任何特殊,过的都是平民一样的日子。不少人劝他改善一下生活,可他不以为然。他常说:“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一个当官的人,不节俭就无法养成廉洁的作风,不廉洁就无法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他的倡导下,雷州地区兴学重教之风迅速形成,教师专心教学,学生勤奋好学,人才脱颖而出。
(二)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民国特侣塘水利枢纽(孔夫子旧书网)乌古孙泽在雷州最大的政绩,就是大力兴修水利。一些水利史书称他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史载,他上任之初,就开展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调查。调查中他发现雷州这个地方临近大海,潮汐冲击东南地区,陂塘多为盐碱,为害农业。西北则是平川之地,宜修塘堰。有一次他巡视城北,见有三条小河流入大海,而未用来灌溉农田。于是他召集老百姓起来,对他们说:“三溪徒走海,而不以灌溉,此史起所以薄西门豹也。”他与地方人士商量,决心建立农田水利灌溉枢纽。万历《雷州府志》记载他治水的政绩是:“浚故湖,筑大堤。竭三溪渚之,为斗门七,为渠二十有四。开良田数千顷。滨海斥卤,并为膏壤。”(万历《雷州府志·乌古孙泽》卷15)这是继宋代何庾、戴之邵水利兴修之后雷州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水利兴修。通过这些措施,完善了雷州水利灌溉体系,建立了水利管理制度(设塘长,让看守者依需要启闭)。增加了数千顷良田,使得原来的盐碱之地变为沃土。乌古孙泽在雷州治理六年(—),使雷州的面貌大为改观,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储备丰足了。他们念念不忘,尊他为“父”,唱歌称颂。本文开头引用的“泻卤为田兮,孙父之教。渠之泱泱兮,长我粳稻,自今有年兮,无旱无涝”这首歌,就是老百姓发自内心唱出来的。
至大元年(),乌古孙泽调任福建廉访使,“有德于民”。后因母亲去世悲伤过度,他也不幸去世,谥“正宪”(乌古孙泽去世后,他的儿子乌古孙良祯,继承父亲廉洁家风,官至中书右丞,以功名终)。
《元史》(“古籍钩沉”藏)乌古孙泽既有战功,又有宦绩。作为封建王朝的官员,尚有如此抱负造福雷州老百姓,为千古传诵。如《元史》卷专门为其立传,明代剧作《四贤记》,也以他为题材,流传巷闾,影响极大。对比当下那些寡廉鲜耻、贪得无厌的共产党领导下官场个别腐败分子,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没有,视老百姓性命如草芥,如何有颜面见雷州父老乡亲?
本文参考:
1、宋濂《元史·乌古孙泽》卷;
2、万历《雷州府志》;
3、《乌古孙泽:黎寨犹有读书声》,载年12月11日《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