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桑巨变七十载砥砺前行铸辉煌巴林左旗

北京手足癣治疗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378.html

这里是五千多年前,富河人头顶皓日播谷种黍;

这里一千多年前,契丹人皇城巍峨一国两制;   

这里是八百多年前,草原人南望燕山湟水驻马。

这是一块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这是一座迸发激情与活力的辽上京都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无处不让你感受到强劲的律动——这就是昂首奋进中的巴林左旗。

70年来,巴林左旗敢为人先、敢闯敢干、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谱写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绘就了一幅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美丽幸福新画卷。

特别是近年来,巴林左旗坚持稳中求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超越主线,着力在党建领航、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聚焦发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一穷二白到实现历史性跨越

70年来,巴林左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与日俱增。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解放初期,巴林左旗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年巴林左旗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万元,人均生产总值为70.7元。经过长期努力,年巴林左旗生产总值增加到元,改革开放以来,巴林左旗经济快速发展,年经济总量突破万元,年突破万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旗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近三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80亿、86.6亿和96亿元大关,按不变价计算,年巴林左旗生产总值比年增长.7现价倍,年均增长12.2%;其中,—年年均增长14.1%,年巴林左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元。

——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建国初期,巴林左旗财政十分困难。年旗财政收入仅为78.67万元,年增加到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年全旗财政收入万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年达到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达到9.74亿元。—年全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6%,其中—年年均增长17.6%,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从产业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

70年来,巴林左旗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建国初期,巴林左旗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上世纪60—70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推进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年的6.82万吨增加到年的40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年的万元上升到年的30.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回首70年,巴林左旗粮食总产量由年的3.62万吨提高到年的55.4万吨,全旗耕地灌溉面积由年的10.85万亩扩大到年的53.93万亩,有力保障了全旗粮食安全。

——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建国之初巴林左旗工业部门十分单一,只有简单加工业手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巴林左旗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年工业增加值比年实际增长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巴林左旗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4.3亿元。

——服务业蓬勃发展。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年巴林左旗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万元,到年也只有万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比年实际增长倍,年均增长15.1%。其中,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9.3%、10.9%、18.6%和17.8%。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以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建国初期,巴林左旗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我旗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2%、8%和30%。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升。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1%、14%和35%。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9.2%。党的十八大以来,巴林左旗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5%、30.8%和4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1%、64.2%和22.7%。

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实现重大飞跃

70年来,巴林左旗交通邮电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斐然。年,旗委、旗政府发布动员令,动员民工修建简易公路公里。年,公路增加到公里。年,发展到公里。截止年底,我旗公路总里程是解放前的3.8倍。桥梁、涵洞、生命防护、安保工程等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得以日益完善。

巴林左旗公路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但提升了公路的等级和数量,而且有了质的飞跃。公路建设投入之多、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林东城区外环线舒美通畅,千年古都再次成为了“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一条条通坦靓丽的公路,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而且有效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为实现全旗经济繁荣、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奠定了基础。通畅的道路让新时代的巴林左旗以开放的胸襟与外部相连、与世界相拥。

巴林左旗将坚持以国省干线为基础,以县乡公路为网络,以旅游公路、通村水泥路及街巷硬化为补充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三横三纵两环九出口”的全旗交通运输骨架体系,进而实现四通八达、内畅外联、路景相通的交通运输网络,使我旗与京津冀、东三省、二连口岸的联系畅通无阻,从而实现“物流天下、商涌辽都”的发展新格局。

——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全面提升。建国初期,巴林左旗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邮路总长度仅为70公里。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移动宽带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高速、移动、安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从城乡分割到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70年来,巴林左旗区域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多姿多彩。建国初期,巴林左旗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8.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10.2%。改革开放以来,巴林左旗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巴林左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5.14%,比年末上升24.9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推进实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1.09%,比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年城镇人口已达11.18万口人。

——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国初期,巴林左旗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随着人口较快增长,农民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巴林左旗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交通、通信明显改善。年,全旗个自然村村通公路,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99.7%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话,98.1%的户所在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95.7%的户所在自然村已通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从发展落后到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70年来,巴林左旗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建国初期,巴林左旗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旗80%以上人口是文盲。上世纪50—70年代,巴林左旗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年,文盲率降至80%。改革开放以来,巴林左旗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党的十八大以来,巴林左旗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年,巴林左旗中小学校、幼儿园39所,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所。

从相对滞后到社会事业繁荣昌盛

70年来,巴林左旗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群众体育硕果累累,环境保护日益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全旗软实力明显增强。建国初期,巴林左旗文化事业发展落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图书、报纸等严重不足。上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上仍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

——医疗卫生长足进步。建国初期,巴林左旗医疗卫生水平很低,医院集中在城镇。上世纪50—70年代,经过努力,巴林左旗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年末,巴林左旗医疗卫生机构27个,床位数张,卫生技术人员人,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年末,全旗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个,比年末增长10倍;卫生技术人员人,增长2.8倍。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为人民健康撑起牢固保障网。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实现小康

70年来,巴林左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供社会保障,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改善。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凋敝,城镇劳动力多数处于失业状态。年末,全旗城乡就业人员4.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仅有0.2万人,上世纪50—70年代,通过积极发展经济,巴林左旗就业状况逐步改善。年末,巴林左旗就业人员达到16.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万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巴林左旗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年末,巴林左旗就业人员增加到22.4万人,其中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1.3%和26.9%,比年末分别增长和35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年,巴林左旗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人。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解放之初,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年,我旗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4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36元。年我旗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仅为51元,人均消费支出为43.9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年我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年实际增长.8倍。随着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年,我旗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元,比年实际增长倍;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织就覆盖的民生安全网。建国初期,巴林左旗社会保障尚属空白。上世纪50—70年代,开始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巴林左旗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年末,我旗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47万人,比年末增加3.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万人,比年末增加0.9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5万人,比年末增加3.0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21.87万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29.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解放初期积贫积弱,人民贫困如洗。上世纪50—70年代,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农村贫困问题始终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贫困人口脱贫明显加快。年末,巴林左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7406人。年,将摘掉国家贫困县(旗)自治区深度贫困县(旗)的帽子。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牢记使命。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巴林左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拼搏才能赢得未来。如今,巴林左旗36万人民正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勠力同心,奋斗不息,未来的巴林左旗将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所以,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作者:邱静

编辑:乌伊罕、王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109.html